1. 首页
  2. 网评
  3. 正文

乡村文物要“活得好” 培土壮根少不了

□  讷言

近日,位于红塔区大营街街道赤马社区广卫村的王家宅马帮文化展示研究基地开馆。该基地通过讲述云南马帮通商道路、玉溪地区知名马帮、马帮商号、客栈、马店、运送货物、马帮名人的相关内容,以马帮文化脉络为主线,融合赤马社区村史溯源等内容,在静态展示的同时,打造“活着的马帮”互动式演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马帮文化。(详见5月8日本报第六版相关报道)

类似的新闻常见诸媒体,反映出政府在保护乡村文物的同时,更注重文物的活化利用,以助力乡村振兴。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文化之幸。

玉溪是连接滇中与滇南的主要通道,也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云南境内的重要节点之一。千百年来,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交通优势,造就了绚丽多彩、特色鲜明的人文历史,至今还遗留了包括乡村文物在内的不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何把乡村文物保护好、利用好,把文明乡风传承好、弘扬好,这是乡村振兴和乡村社会治理中应予重视的问题。保护,只是让乡村文物“活着”;利用,则是让乡村文物在“活着”的前提下,不断焕发生机,更好地“活下去”。

乡村文物一方面承载着当地的集体记忆,通过可视化的“物”的形态,凝聚着村民的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也具有不同等级的文物价值。要保护、利用好乡村文物,让其更好、更长远地发挥多重效益,愚以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重视。

深挖其多重价值。无论是保护还是活化利用,前提是充分了解乡村文物价值,包括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等。综合运用经验判断、史料研究、田野调查、现代科技手段、多学科综合分析等方式,深挖其内在价值和衍生价值,为在保护中实现其价值转换打下基础。

以文物为载体,讲好本土故事。乡村文物多重价值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做好价值阐释工作。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策划包装出不同的“输出”模式,讲好文物故事,突出故事性、趣味性、互动性、可拓展性,给予受众良好的现场体验,打造乡村特色文化IP。

培土壮根,经济反哺文化。要实现乡村文物活化利用,需要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寻找其与当地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创新载体形式,丰富场景业态,促进其价值转化,以“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以经济发展成果反哺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编辑:陶晓兰   审核: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