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历史人物廉洁故事 | 朱嶟:禁烟先驱 国之栋梁
发布时间:2023-06-05来源:玉溪日报

朱嶟书法作品。

朱嶟书法作品。

朱嶟,字仰山,号木致堂,玉溪通海人。清朝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任编修,曾担任江南道监察御史,礼部、兵部、吏部侍郎,署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他为官勤勉、政声卓著,同治年间官升至太和殿军机处行走,后升任内阁大学士。朱嶟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被誉为“四朝重臣”“国之栋梁”。

忧国忧民,禁烟先驱

清代康乾以来,西方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嘉庆年间,英国殖民者向中国大量贩卖鸦片,致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不仅朝廷出现财政危机,广大国民的体质和精神更是受到摧残,社会生产力严重萎缩。面对如此不堪的局面,朝中大臣围绕英国殖民者向中国贩卖鸦片的问题分成了弛禁和严禁两派。道光十六年(1836年)九月,时任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的朱嶟便向朝廷上奏《申严例禁以彰国法而除民害折》,提出严禁鸦片的主张,比林则徐上奏的禁烟奏折早了两年,见解更为深刻。朱嶟反对鸦片弛禁,认为弛禁不仅“有伤国体”,更会导致“兵卒成瘾,危害甚巨,当烟瘾来时,兵丁手足瘫软,涕泪交流,进不能战,退不能守。”他是当时较早对东南沿海一带鸦片泛滥进行实地考察的朝廷高官之一,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使他认清了鸦片泛滥的危害,并清醒地认识到英国殖民者利用鸦片实现侵略的罪恶野心和鸦片对社会的严重危害。他主张标本兼治,严厉打击,成为态度坚决、旗帜鲜明主张禁烟的第一人,并大声疾呼:“中华若不尽早根除鸦片之祸,国人危矣;国人既危,中华更危矣!”作为禁烟运动的思想先驱,朱嶟在中国禁烟运动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忠于职守,为国效忠

清代道光十二年(1832年),京城附近遭遇灾害,广东副贡生潘仕成捐了一大笔钱用于赈灾,被赐予“举人”功名。此后,捐助者拟效法潘仕成,通过捐赠获取功名。朱嶟上疏反对,认为潘仕成获得功名,虽有破格和嘉奖的成分,实则很大程度上属于视其才能而授予功名,如果其他人也仅仅靠捐赠便可获得功名,长此以往,寒门学子的晋升之路将会受到阻碍。他在奏疏上说:“若因此遂成定例,生富人徼幸,阻寒士进修,于事不便。应请旨饬各督抚,水旱偏灾,捐输应奖,不得援引前案。”道光皇帝深以为是,采纳了朱嶟的建议。当时,有官员奏请各地上交赋税统一缴纳银两,而朱嶟则认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各地差异较大,应该因地制宜,允许大家缴纳粮食等实物赋税和缴纳铜钱,完全拘泥于以白银缴纳赋税则容易导致劳民伤财,“无益于民,有损于国”。该奏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朝廷财政危机。

为官勤勉,政绩斐然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道光皇帝苦于黄河泛滥,任命朱嶟为治理黄河的御史。朱嶟认真履职,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功劳卓著。朱嶟在咸丰时期被委以重任,历任左都御史、署工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他为人谦卑,以诚待人,在同僚中享有较高的声望。很多同朝为官的家乡人都尊他为老师,其中,有一个他所器重的同乡在他的提携之下官至两江总督。朱嶟多次告诫该同乡应该“忠于职守,效忠国家”,可是此人却有负重托,未能保一方平安,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该同乡多次恳请朱嶟出面为他向皇帝求情,朱嶟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徇私情,断然予以拒绝。

同治二年(1863年),朱嶟病逝,享年72岁。由于朱嶟为官勤勉,政声卓著,朝廷赐封谥号“文端”,在皇陵之地专门划出一块地予以厚葬,并在他的家乡通海立了“皇清敕封忠信朱文端公嶟故里碑”,其亡母被加封“一品诰命夫人”。多项殊荣加身,朱嶟实乃“国之栋梁”。

(中共玉溪市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供稿)

史料提供、文本审阅:玉溪市委史志办

编辑:刘玉霞   审核:杨雪

关闭
专题公用底部
  • 玉溪网版权所有
  • 滇ICP备08100907号-1
  • 云新网前审字2013-06号
  •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

  • 中共玉溪市委
  • 玉溪市人民政府
  • 主办
  • 玉溪日报社
  • 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