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付进勇: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玉溪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本系列的第九场发布:江川区专场新闻发布会。
今年以来,江川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市委“绿色发展、工业强市、共同富裕”三大核心战略,围绕“三区一城”建设,在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保安全、促团结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玉溪篇章的“江川答卷”。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江川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晋
江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吴海东
江川区水利局局长 刘勇
江川区安化乡党委书记 花云芬
江川区文化旅游局副局长 徐洁
应邀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省驻玉,玉溪市、区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
王晋区长作发布
记者提问
王晋:感谢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江川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情况。我谨代表江川区委、区政府和25万江川各族群众,向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江川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江川区全面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认真落实省委“3815”战略和市委“绿色发展、工业强市、共同富裕”三大核心战略,以“十种鲜明导向”为标尺,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组织开展“亮晒比拼、争先进位”行动,心无旁骛推动江川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区上下正在向建设“新型城镇化引领区、新兴产业聚集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美丽滨湖花园城”的发展目标大步迈进。
下面,我从5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江川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总体情况。
第一,落实发展第一要务,稳增长实现良好开局
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各级稳增长政策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经济运行持续稳步增长。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增速全市第3。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4%,增速全市第1;上半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较好: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扭负为正,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全市第1,批发、零售增速全市第2,住宿、餐饮增速全市第3。投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21.1%、排名全市第4,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长11.62 %、增速全市第3。全区7个项目列为2023年市级以上重大项目,3个项目列为“重中之重”项目;2022年产业投资占比达43.1%,2023年上半年产业投资占比达34.6%,向全社会释放出大抓项目、大抓产业的强烈信号;机场高速、滇中引水二期、城乡供水一体化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开工。
第二,完善城镇功能,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逐步发挥
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我们统筹推进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5城同建”,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水平,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2平方公里。主动融入红江一体化发展。落实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江川中心城区范围,推进全面融入新玉溪中心城区;完成玉江大道改造提升,红塔江川实现“20分钟经济圈”;青云路建成通车,北研高速即将动工,两区路网将更加通达。城市更新步伐更加稳健。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44亿元;打通了宝凤路等4条“断头路”,浪广路主路完工通车;持续推进绿美城市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文祥片区老旧小区连片改造项目成为全省示范、入选住建部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仁和片区老旧小区连片改造开工;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6.5%、41.15%,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82.2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餐厨垃圾收处率达100%。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考核获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通过省级复评,启动了大街小学改扩建项目,计划启动新建中学项目,完成城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后,将增加义务教育学位1435个;江川一中在全市县区中率先晋升“省一级二等高完中”。健康县城建设加快推进,江川区总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运行顺畅,区人民医院综合楼项目即将开工。2022年全区城镇化水平达 50.28%,比上年提高 0.86个百分点。
第三,布局全产业链全链条产业,新兴产业聚集效应初步形成
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坚持“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狠抓制造业”的思路,推动构建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加工等4个50亿级,花卉、文化旅游等7个10亿级现代产业体系。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力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决策部署,举全区之力保障新能源电池项目落地,坤天一期4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从开工到建成仅用108天,于今年1月投产、4月纳规,二期8万吨负极材料项目计划投资22亿元,于今年5月开工;云南烨阳15万吨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一期于今年5月竣工验收、6月试生产;玉溪亿纬锂能10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于今年4月完成交地即交证,目前正在开展场地平整;预计2023年新能源电池产业产值将达到10亿元以上。“一县一业”花卉产业百花齐放。九溪“亚洲花卉科创谷”年育苗能力达1.1亿株,江城康乃馨、安化多肉、前卫大花蕙兰、九溪百合、雄关蝴蝶兰形成集群、多点开花;2022年全区实现花卉产值6.4亿元,增长30%;今年上半年种植花卉3.1万亩,花卉经营主体达60个,5家企业入选“绿色云品”;央视财经频道《乡村振兴中国行》聚焦江川,拍摄《花经济里开出亿元村》,展示江川花卉产业“美丽经济”。文旅产业实现深度融合。讲好“古滇青铜”故事,央视拍摄的《寻古中国·古滇记》播出后收获观众好评;组织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文物参加山西博物院、金沙遗址博物馆相关展览;旅游业态不断丰富,“花漫光山”建成3A级景区,星云稻场、渔文化广场夜市成为网红打卡点。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8.3%、12.5%,与旅游密切相关的餐饮业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在全市前3位。
第四,聚焦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我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坚持城乡融合、示范带动,大力抓发展、促振兴。示范点创建初具成效。坚持规划引领,集中力量推进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绿美乡镇、绿美村庄建设,九溪镇获评省级绿美乡镇,雄关小田、安化烂泥箐获评省级绿美村庄,星云河咀、九溪阳山庄获评省级“百千万”工程精品村,获评市级四星级美丽村庄1个、三星级2个;全省首批农村宅基地电子批准书在江川诞生。农村产业兴旺发达。发展适度规模农业基地,200亩以上种植业基地达54家,培育农业企业462个、龙头企业2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49个、家庭农场913个;建成江城大平地优质梨、雄关猕猴桃、前卫镇苹果山等农业综合产业园,上半年组织申报认证绿色食品11个、无公害农产品15个、有机产品6个。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目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5.54%、建成卫生公厕422座;持续推进“520”村庄清洁、“一进五清”专项行动,2023年组织拆除农村危房闲房旧房2万余平方米。
第五,推进“三治一改善”,星云湖水质稳定向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委“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湖泊革命,星云湖水质保持Ⅴ类向好。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五位一体”工程加快实施。为实现“调蓄带尾水回用、替换清水入湖”的目的,加快构建起湖外水循环资源“拦截、抽提、调蓄、灌溉、管理”五个体系,我们正在推进实施总投资12.4亿元的“五位一体”工程,其中星云湖调蓄带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两个泵站已通水运行,今年以来已调度调蓄带水体约130万方进入上游灌区,工程效益初步显现。截污治污系统更加完善。分批分类推进城乡雨污分流,总投资7.57亿元的“一水两污”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完成主城区25条道路和88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新建管网75千米,完成沿河27个自然村截污治污系统改造提升。面源污染有效削减。实施节水、减肥、降药、防粪污“四减”行动,2022年流域种植环境友好型作物10.78万亩,探索农产品收益保险试点1200亩,流域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137.38吨、2.96吨;流域禁养区累计退出畜禽21.64万头(只),限养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4.1%。河道治理深入推进。采取“截污、清淤、护岸、引水”措施,实施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修复河道12千米,建成拦污沉沙池19座、垃圾自动清捞设备8套,封堵河道排口76个;常态化开展“河长清河”、沿湖绿化植树等行动,累计清淤1.88万方,栽种本地红柳5万株。
下一步,江川区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厚植发展根基、展现担当作为,全力加快“三区一城”建设,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川美丽美丽画卷!
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江川发展,诚邀各界朋友到江川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
玉溪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我们了解到,江川区正在实施星云湖保护治理“五位一体”工程,请江川区领导详细介绍一下这个工程的原理及作用。
刘勇局长: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五位一体”工程是依托已建成的25.57千米、113万方库容的调蓄带,实施集环保基础设施工程、农业生产用水灌溉工程、高效节水水利工程、高标准农田改造引水工程、高效林业发展用水工程为一体的湖外农业循环用水系统工程。
实施这项工程要达到“尾水回用、清水入湖”目的,在湖外构建起“调蓄带—泵站—调蓄坝塘—生产灌区—调蓄带”的闭环体系。其原理是:收集起流域内农田尾水、初期雨水,提升到上游存储,用于高标准农田、经济林等回用灌溉,替换出原来用于灌溉的清水,引入星云湖进行生态补水。
“五位一体”工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使项目区增加1200余万方农田灌溉用水,实质性地解决6万余亩农田缺水问题,受益土地整治项目8000余亩、经济林2万余亩;另一方面是有效改善河湖水质,项目将农田尾水、初期雨水、中水截留回用后,能有效解决截污治污不彻底、调蓄带“藏污纳垢”等突出问题,减少入湖污染负荷,并与置换入湖的清水相互作用,有助于提升湖泊自净能力。
“五位一体”工程总投资12.4亿元,主要包含水源工程、蓄水工程、调水工程等7大类工程措施。目前,已完成调蓄带清淤、扩容;正在实施的星云湖调蓄带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雄关、前卫2座泵站已实现通水,建成输水管道22.4千米;8000余亩土地整治项目计划9月开工建设。
项目已初步发挥了效益,以今年汛期水量调度为例,汛前,我们开展了调蓄带“连通、扩容、抽空、清淤、晒塘”等系列工作,确保最大限度截住初期雨水;汛期,我们采取“拦截存留一点、抽提调蓄一点、净化入湖一点”的方式,实施汛期雨水调度管理;今年以来,已将调蓄带水体约130万方调度进入上游农灌水库、坝塘存储,效果是比较好的。
玉溪日报记者提问:王晋区长刚才介绍到,江川老旧小区连片改造工作可圈可点,文祥片区老旧小区连片改造项目成为了全省示范、入选了住建部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正在集中力量推进仁和片区老旧小区连片改造。请江川区的领导介绍一下老旧小区改造的做法和经验?
吴海东副区长: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江川区坚持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重要安居工程,深化“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理念,按照“共融、共建、共享、共治”的方式开展老旧小区连片改造。主要经验做法有以下三点:
一是着力提升“四好建设”。落实市委、市政府“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要求,持续推动建设“美丽滨湖花园城”,以“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作为城市更新建设的目标。终坚持问题导向,定期开展“城市体检”“号准脉,开对药”,找到城市病问题所在,每年实实在在解决两到三个问题。目前已通过实施道路提升改造、打通断头路、建设公园绿地、老旧小区连片改造、雨污分流、管线入地等工程,推动城市“通”起来、“亮”起来、“绿”起来、“特”起来、“强”起来、“大”起来。
二是加快构建“完整社区”。按照“完整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健全、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活动空间充足、物业管理全覆盖、社区管理机制健全六大目标和20项建设内容的要求,通过市政设施更新、改造闲置用房、整合低效用地、贯通慢行系统、完善物业服务等方式,聚焦群众反应大、诉求强的社区服务功能,特别是“一老一小”现实需求,完善了文祥片区社区食堂、健身场地、卫生服务、养老服务、托幼服务等功能,有效提升了文祥片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是强化社区基层治理。成立小区党支部,组建业主委员会,推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立起小区管理“主心骨”;在文祥片区划分4个网格,细分网格责任区24个,推选中心户长24名、楼栋长73名,形成“网格长+网格员+中心户长+楼栋长+十联户”的小区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社情民意联排、安全隐患联防等“十联”工作。此外,我们还上线了江川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数字平台,通过收集整合业主信息,精准赋能社区服务,实现“互联网+基层治理”的智慧化管理体系。
在总结文祥片区老旧小区改造经验基础上,江川区积极谋划推动仁和片区老旧小区连片改造工作,力争做到“3个突出”。一是突出“品质更新”,加强一老一小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完整社区功能全覆盖;二是突出“带动更新”,通过老旧街区改造,打造现代特色活力商业街区,带动片区经济发展,使老旧小区改造真正实现居民受益;三是突出“改造更新”,探索片区低效利用土地开发,带动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品质。
玉溪日报记者提问:据我们前期了解,江川在建设“一县一业”过程中,安化光山多肉发展较为亮眼。请问江川区的领导,目前安化光山多肉产业发展现状如何?下一步有何打算?
花云芬书记: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安化彝族乡充分利用光山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着力抓规划、优环境、促招商、争项目,因地制宜培育多肉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有效抓手。我们依托龙头企业坤宇花卉,成立了江川区坤鑫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推行标准化量产,统一管理和销售,保证产品品质,避免恶性竞争,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销售模式。目前,光山村种植多肉2500多亩,种植品种400余个,远销广东、福建、湖南等地,年产值达2750多万元,每亩年产值约1.1万元,带动群众300余人就业。
今年,安化乡强化多肉产业数字赋能,吸引电商入驻,打开了销售新通道。我们在光山配套建设了5G基站,保证直播顺畅,已入驻3个电商直播专业团队。通过“拼多多”等平台直播销售,每天直播账号不低于4个,电商直播园运营日渐成熟。
我们以青云路建成通车为契机,以花为媒、推动农旅融合,全力打造“花漫光山·产村融合”项目,相继争取资金1100万元,先后实施了“四位一体”、旅游配套设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项目,积极探索一条“产业+观光农业+彝家文化+生态旅游”的融合振兴之路!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打造全省最大多肉种植基地”的目标,进一步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探索土地流转新路径,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加快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促进农业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力争到2025年,种植面积和产值实现翻番(5000亩、6000万元),把“小肉肉”打造为彝家致富的大产业!
江川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受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江川开渔节就没有举办。请问江川区的领导,今年是否有举办该项传统节日活动的打算?
徐洁副局长: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开渔节。江川开渔节成为全省独具影响力的地方节庆品牌。今年,为多举措保护治理星云湖,达到“以渔控藻、以渔净水、以渔保水、以渔养湖、以渔富民”的目标,我们已于3月份向星云湖投放了260万尾鱼苗,并计划在“十一”国庆节期间举办第十六届开渔节活动。
本次开渔节计划开展巨网捕鱼、鲜鱼及特色商品展销、厨王争霸赛、农事体验等系列活动。筹备活动我们坚持“4个统一”。
一是统一组织。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区文旅局、区星管局、市抚管局星云湖管理处、乡镇(街道)共同参与,由区属国有企业玉溪言鼎文旅投资公司具体承担捕捞工作。
二是统一捕捞。将采用“定额、定点、定渔具、定规格”的精准化捕捞方式,坚持“捕大留小”,原则上只捕捞单体4公斤以上的成品鱼。
三是统一销售。将通过专卖店、餐饮店、传统销售点、网络等多种销售渠道,保障广大消费者能够享用真正的星云湖鱼;在鲜鱼展销现场,我们还将组织“头鱼竞拍”活动(星云湖第一网鲜鱼),营造节日氛围。
四是统一分配。探索建立了区属国有公司、乡镇(街道)、村组利益分配机制,使星云湖渔业资源真正惠及更广大群众,实现“以渔净水、以渔富民”。
今年开渔节我们将提前发布通告,请广大市民关注。国庆节,美丽的星云湖畔欢迎大家。
高古楼网站编辑提问:到医院看病的就医体验一直是群众比较关注的话题。我们注意到,为改善就医条件,江川区采取了很多措施。请江川区的领导为我们介绍下具体是如何做的?
吴海东副区长: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江川区始终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抓在手上,多措并举,软硬兼顾,着力提升区级诊疗服务水平。2023年上半年县域内就诊率达90.18%,群众就医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紧密型医共体改革。组建以区人民医院为龙头,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各乡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的“江川区医共体总医院”,通过统一收治标准、统筹人员管理、统一药品采购调配、分级分类救治,充分发挥总医院的统筹调配作用,确保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目前,全区建有2个省级重点专科,4个市级重点专科;建成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急诊急救5大中心;区中医医院创建为二甲中医医院;卫生院住院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3%,常见病、多发病逐步向基层回流。
二是加大医疗设备更新改造力度。向上争取5200余万元中央财政贴息贷款,实施医疗设备更新改造,购置了核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DSA)等医疗设备339套,开展增强CT、血管造影等新技术项目10余项,填补江川区多项空白。
三是助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省市级三甲医院建立专家工作站16个,其中今年建立14个,70多位专家定期到江川坐诊。依托于设备的购置和专家工作站的建立,江川区首次开展了肝、肺肿瘤切除术、胆肠吻合术、脊柱椎体成形术等手术。今年以来,工作站的省市级专家赴江川接诊3000余人次,开展手术100多台,抢救急危重患者40多人次,在填补江川卫健空白的同时,让群众以二级医院收费享受三甲医院专家诊疗服务。
四是强化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区人民医院2号综合楼建设项目,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新增普通床位150个、ICU床位23个,新建层流手术室,新增5个科室;将区疾控中心新大楼、区人民医院星云分院、托育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立足当前和长远着力强化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上述工作,江川区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切实为江川群众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医疗服务。
玉溪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付进勇: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江川区各位领导的详尽发布和精彩解答,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积极提问。刚才各位发布人介绍了江川区今年以来在经济发展、星云湖保护治理、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旅提档升级、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希望媒体朋友们深入挖掘亮点,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好江川区各方面发展的经验成效,为推动玉溪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图片作者: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