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骄阳下,农科专家穿行在玉米地里,观察对比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期、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施肥量的玉米生长情况,对多个品种进行取样测产,测量记录玉米植株高度、植株叶片数量和商品玉米产量。
这是记者近日在通海县河西镇小回村鲜食玉米新品种引种筛选实验田里看到的场景。市科技局农业科科长罗以正告诉记者,这些农科专家都是通海县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团的成员,他们将在三年内围绕兴旺产业、振兴乡村这一主题,实施团队作战,通过科研创新、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以科技赋能为通海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专家在试验田里对比不同播种期、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施肥量的鲜食玉米生长情况。
团队作战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黑糯306、申科甜糯99、金银308……在取样测产现场,样本植株被逐一标注品种名称。经过现场指挥测产工作的玉溪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进成介绍,记者了解到通海县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团的专家们将逐一破解这些品种的成长“密码”,“制造”出鲜食玉米优质高产的“芯片”。
通海县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团是省科技厅选派到我市的首支科技特派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学忠是该团团长,同时也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实施“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组建的通海蔬菜产业科技服务团团长,由他领衔的这支科研创新团队,自去年就开始投入到推动通海县蔬菜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示范推广中。
罗以正介绍,为进一步创新科技特派团工作机制,云南省科技厅于2021年启动科技特派团选派工作。科技特派团主要以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为主线,以“一县一业”为突破口,开展“一团一业”科技服务。在三年服务期内,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应用一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培育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生产主体,打造一批科技示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
徐学忠介绍,科技特派团成员由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玉溪市农业科学院、通海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工作站和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的16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科技特派团按照与省科技厅签订的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规定,将围绕蔬菜育苗技术推广应用,绿色生产技术示范推广,蔬菜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示范推广零农残、零化肥“双零”蔬菜种植模式,集合省、市、县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科研力量,实施团队作战攻坚一系列科研项目。
杨进成介绍,在一系列科技项目实施中,省级科研部门承担提供项目实施总体设计和指导,关键技术研发支持任务;市级科研部门承担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任务;县级农科部门承担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任务;产业龙头企业承担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和产业化任务。
透过科技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和省、市专家的介绍,记者看到通过聚集各级科研部门和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资源,以科技特派团为平台,构建起产学研相结合的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实施从种业到育苗,从示范到推广及标准体系建立和资源综合利用在内的一系列科研攻关项目,为通海推进“一县一业”发展,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
体系攻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在小回村鲜食玉米新品种引种筛选实验田里,杨进成介绍,自2019年以来,共引进58个品种进行对比实验,其中去年依托科技特派团,从省内外引进17个品种。在通海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工作站的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实验田里,农科人员拔起一棵莲花白,一边剥去几片外叶让大家品尝内叶的味道,一边介绍:“这是新引进试种的生食品种。”
徐学忠介绍,自科技特派团服务通海蔬菜产业发展以来,就围绕通海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种业、育苗、种植、管理及化肥施用、病虫害防控、废弃物利用等问题,选择重点品种进行体系化科研攻关、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
这一年多时间里,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上,推广包括娃娃菜“迷您黄”1号、2号,云圆萝卜1号、2号和耐热白菜云夏白2号5个新品种。筛选出1个适宜通海种植和储备10个适宜市内其他地区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
实施冬春季菜薹型油菜试验、试种和示范项目,实现平均亩产1.5吨,亩均产值超过1万元。实施冬季鲜食蚕豆绿色高效试验研究及示范项目,筛选出3个适应当地种植且具有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并初步形成种植标准。
科技特派团还在河西镇河西村委会建立了135亩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和50亩“双零”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组织开展8期蔬菜种植科技培训,在田间地头培训菜农316人次、科技人员169人次。
同时,针对通海蔬菜产业发展中废弃物综合利用开展科研攻关,实施废弃菜叶菌剂处理实验,取得了比常规菌剂处理提早8天的成果,为提升废弃菜叶处理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杨进成认为,农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科技特派团实施的体系攻坚中,不仅有省、市、县农科部门和产业龙头企业的参与,还得到了乡(镇、街道)、村(社区)及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户的大力支持。
透过多位专家的介绍和实地感受,记者看到科技特派团针对通海蔬菜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围绕从种业到种苗、从种植到管理及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全过程中的核心关键技术实施体系化科研攻坚,为产业绿色发展注入了科技创新的“基因”。
科技赋能支撑乡村产业振兴
罗以正对记者说,今年,省科技厅选派到我市的还有新平县核桃林下魔芋产业、易门县食用菌产业、红塔区花卉产业、华宁县优质鲜食玉米产业、澄江市食用豆产业5个科技特派团。依托科技特派团引导人才、资金、信息等科技创新要素聚焦农业特色产业,将有力推动玉溪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在谈及科技特派团所实施科研项目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时,徐学忠认为,“良种+良法”是实现特色农业产业三大效益并收的关键所在。实施科研攻关突破种业瓶颈,集成绿色生产方式破解生态制约,建立种植标准做到品质争先品牌出彩,才能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自去年以来,科技特派团共推广5个蔬菜新品种5000余亩,新增产值380万元。引进选育鲜食玉米新品种,为全市乃至全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提供种业支撑。实施冬季鲜食蚕豆绿色高效试验研究及示范项目,为配套“湖泊革命”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新途径。示范推广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废弃物处理效率,为湖泊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了支撑。
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军介绍,依托科技特派团科技支撑,企业在加工技术创新方面,实施了蔬菜精深加工生产线改造,建成1条精小包装蔬菜生产流水线、1条全自动干制蔬菜生产加工流水线。升级改造冷链加工,实现年产10万吨加工能力。
在种植技术创新方面,建成30亩大白菜生态保育型、环境友好型种植示范基地。实施土壤改良和农残降解国内外技术对比实验和示范推广。加快娃娃菜“迷您黄”系列新品种的推广种植。
根据科技特派团与省科技厅签订的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规定,科技特派团服务通海蔬菜产业三年,要完成示范推广9个十字花科蔬菜新品种,形成9套种子制(繁)技术,生产合格种子1吨,制定1套蔬菜种子育苗技术规范,申请发明专利2项,开发1个蔬菜干制品的科研攻关任务。
同时,要完成建设蔬菜新品种核心示范区100亩和“双零”核心示范项目100亩,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5万亩,新增产值4000万元以上。培训农户600户,制定1套蔬菜废弃物处理方案并在种植区推广的科技推广任务。完成技术支持6家蔬菜生产企业或8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科技支撑市场主体发展任务。
杨进成认为,有效破解蔬菜产业发展中的种业依赖以及绿色生产、科技示范推广、市场主体培育等问题,三年的服务期限显得太短。延长服务期限,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增加科技投入强度,才能有效实现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有效对接。
徐学忠认为,科技特派团实施项目的目的是让科技助力产业发展,因此,在科研课题选择上要做到结合市场需求,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结合生态保护需求,才能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赋能乡村振兴。(记者 唐雯霖 文/图)
编辑:刘玉霞 审核:攸莉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