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网首页>>专题>>2021>>玉溪网上新闻发布厅>>往期回顾

玉溪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十一)

发布时间:2023-08-02 16:30来源:玉溪网


中共玉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毛金明: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玉溪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本系列的第十一场发布:通海县专场新闻发布会。

党的二十大以来,通海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紧扣市委“绿色发展、工业强市、共同富裕”三大核心战略,聚焦现代农业、开放型经济、园区经济、文旅消费四方面重点“破局”,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促改革、保民生、保安全,踔厉奋发、克难奋进,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通海县有关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通海县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通海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詹道斌先生;

中共通海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孙汝国先生;

通海县湖泊革命指挥部副指挥长杨勇运先生;

通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丁超先生;

通海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沐蓉女士。

应邀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省驻玉新闻媒体和玉溪市、县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主发布人进行新闻发布;二是联合发布人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通海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詹道斌同志发布新闻。


中共通海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詹道斌: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能在这里向大家报告通海县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借此机会,我代表通海县委、县政府向一直以来关心、关注和支持通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记者朋友及社会各界的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党的二十大以来,通海全县上下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贯穿全部工作的主题主线,对标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市委“绿色发展、工业强市、共同富裕”三大核心战略,聚焦现代农业、开放型经济、园区经济、文旅消费等四个方面重点“破局”,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202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8.2亿元,增长4.5%。

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一、紧紧抓住以杞麓湖保护治理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生态建设

我们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杞麓湖保护治理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处理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统筹抓实“三治一改善”工作,纵深推进“湖泊革命”。我们积极转变经营模式,引进佳海花卉、鲜城商贸等5个项目,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农户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经营权,推进临湖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种植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作物9.78万亩,继续压减蔬菜种植面积0.67万亩;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在径流区内完成测土配方施肥10.25万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11.06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2.5万亩、推广生物农药防治7.45万亩次、完成绿色防控41.63万亩次,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86.3吨、0.48吨。调整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范围,分区管控规范畜禽养殖,全县径流区退出不规范的畜禽养殖户2037户85万余头(只)。开展径流区畜禽粪便清运专项行动,累计清运畜禽粪便22.45万吨、污水1.80万吨,规模养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开展杞麓湖基础科学研究和水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实施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工程、南岸高效节水示范灌区建设、全流域截污治污等工程项目,湖泊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紧紧抓住园区主战场,不断夯实工业强县基础

通海县工业起步早、基础较好,以管材和建材为主的产品占有云南省近80%的市场份额,是全省型钢和焊管的主要生产基地,坚持走“工业强县”之路是通海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二之选。我们坚持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狠抓制造业,按照市委“纵队作战、链式发展”的要求,聚焦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202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72.13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工业增加值48.73亿元,同比增长10.5%。2023年上半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09.9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3.39亿元。我们通过构建“传统优势产业(五金机电、彩印包装、食品加工)+新型产业(绿色钢铁<金属制品>、装备制造及新能源新材料、有色稀贵金属)”协调融合发展的“3+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培育绿色钢铁、绿色食品2条百亿级和有色稀贵金属、新能源及电力装备制造2条十亿级共计4条产业链,推动全县工业向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生产方式数字化6方面转型。我们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十三五”以来引导企业转型发展28户,实施技改升级项目70项,淘汰“地条钢”产能315万吨,淘汰小化肥、小水泥、小造纸、小电镀、小石灰窑等企业50余户。我们充分发挥省级园区的引领聚焦效应,扎实推进产业园区优化提升,累计完成17次总体规划修编,规划为“一园三片区”格局,总面积12.09平方公里,现有入园企业99户,建成投产77户,园区202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6.22亿元、营业收入96.68亿元,2023年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2.53亿元、营业收入40.22亿元,园区经济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突显。

三、紧紧抓住市场主体,引领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通海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县质量提升试点县、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蔬菜)、云南省“一县一业”蔬菜示范县,是全国“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的重要基地和全国露地蔬菜高效种植的代表,蔬菜、花卉、禽蛋等产量居全省前列,特别是“云秀”玫瑰、“瑞园”洋桔梗等被认定为云南名牌产品,“云秀”牌、“锦海”牌月季连续5年获云南“十大名花”称号。我们聚焦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坚定不移走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人才、技术、品牌优势,积极培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育有农业龙头企业51户(国家级2户、省级18户)、各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91家(国家级8个、省级14个),通过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模式,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我们以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农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设施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破局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天麻、羊肚菌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蔬菜、烤烟、花卉等传统产业不断提质增效。全县现有适度规模种植基地130个,其中200亩以上12个。今年,我们按照产业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标准化、加工聚集化的发展思路,围绕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生产规范、目标市场、品质保障、品牌引领、现代设施、专业服务、较高产出、联农机制的“十有标准”,力争打造5个省级、25个市级、100个县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不断提高基地设施化水平。我们坚持走科技创新引领的路子,培育出“中国红”“金辉”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玫瑰花新品种43个,企业通过专利每年预计可获利1400多万元。

四、紧紧抓住历史文化底蕴,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通海县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繁荣,自古便是滇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素有“秀甲南滇”“礼乐名邦”“冠冕南州”的美誉,是玉溪市唯一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持续深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谋划建设通海县“山城田湖”城市文脉轴线更新提升项目,着力打造沉浸式旅游示范区。我们深入挖掘通海银器、铜器、石雕、木雕、工艺刀具、盆景、刺绣等特色文化产业潜力,活化利用古民居和历史建筑,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街区和消费场景,不断丰富民宿、餐饮、茶吧、书吧、古玩、博物馆、沉浸式剧本杀、特色节庆等文旅业态,切实推动文旅消费回暖复苏、提档升级。2022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25场(次),全县接待游客276.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19亿元。2023年上半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59场(次),接待游客131.8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亿元。

五、紧紧抓住安全稳定,推动社会治理体系构建

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着力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一是扛实安全生产责任,紧盯重点行业领域抓实安全整治,有效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二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巩固“平安通海”建设成果,深化“多网合一”,严厉打击食药环、黄赌毒、盗抢骗及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三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成效。

六、紧紧抓住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乡进一步优化

一是紧扣发展需求,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优化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功能布局。二是围绕“建新城、优老城、提能级”,开展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行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区绿化美化进程,进一步提速城市更新改造和智慧县城建设。三是秀山路改造提升工程拆围通车,峨山富泉至通海高大公路(通海段)改扩建完成,滇中引水(二期)、弥玉高速、八一路、新区小学、县医院急诊楼等基础工程建设加快。四是集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村落污水收集治理、城区雨污分流、城市供排水一体化等6个项目持续推进,累计埋设雨污管网567.4千米,城乡雨污管网系统更加完善。五是积极开展各类乡村示范创建工作,成功创建各级美丽村庄25个、精品示范村4个。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开展农村临违建筑和危旧房屋清理专项行动,全面深化“厕所革命”,累计完成户厕改造55516户,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聚焦“三治一改善”持续抓好杞麓湖保护治理;二是全力把园区经济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三是着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破局”发展;四是深挖历史文化名城潜力,加快打造沉浸式旅游示范区;五是全面深化平安通海建设成效,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六是加快基础设施补短强弱,提速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全面推进新时代通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通海。我代表通海县委、县政府,诚挚邀请大家走进通海,了解感受一下通海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和奋斗历程,帮助我们一同讲好通海故事。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云南日报记者:据了解,通海县产业园区是全省保留的64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园区高精特新企业培育和科技研发成效明显,请问通海县做了哪些工业项目谋划,取得了什么进展?


通海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孙汝国: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近年来,通海县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强市核心战略,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主阵地作用,调整优化园区空间布局为一园三片区,构建以工业发展为主、服务经济为辅、协调融合发展的“3+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2022年谋划完成通海云钢管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年产15万吨金属制品加工、云南弘盛铂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稀贵金属新材料生产研发(一期)等40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8.794亿元。

工业项目谋划方面:一是持续推进“双创园”重点项目建设。该项目概算总投资3.73亿元,计划用地约150亩,目前已成功申报2023年地方专项债券1亿元,完成项目备案,正在进行项目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二是积极打造绿色钢铁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推进云南玉溪钢铁集团振飞钢铁有限公司产能置换项目,以打造云南金属制品第一县为目标,推进500万吨金属制品加工基地和金属表处理省级示范基地建设。三是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依托弘盛公司做好稀贵金属产业发展,规划用地110亩打造稀贵金属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现已基本完成项目一期建设,正在开展项目二期建设准备工作,2022年实现产值3.1亿元。四是做好园区闲置土地、厂房盘活。加快云南CY集团通海数控机床生产及铸造基地项目、通麓燃气公司等闲置土地盘活,推进云南省通海博大塑胶工贸有限公司年产3000万套泡沫塑料包装箱生产线项目建设(原精益包装公司闲置厂房转变),计划年内投产。五是转型升级,统筹谋划全县产业布局。以天方食品有限公司搬迁扩建技改及果蔬外贸进出口企业工贸分离为抓手,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及河西镇、高大乡光伏发电及拖甸坝高山风电等项目建设,发展新能源及电力装备;以汉光纸业高速纸机技改项目为主盘活通海秀山烟丝厂,大力发展彩印包装等其他产业。

下一步,通海县将积极融入全市工业产业发展体系中,通过引进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使全县工业体系更加趋于科学合理,更加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谢谢!


春城晚报记者:杞麓湖作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通海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湖,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大家都知道,近年来通海县在杞麓湖保护治理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请问通海县在深入推进“湖泊革命”中,采取了哪些保护治理措施,取得哪些成效?接下来,又将如何打好杞麓湖保护治理“组合拳”?


通海县湖泊革命指挥部副指挥长  杨勇运:感谢大家对杞麓湖保护治理给予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通海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高原湖泊保护治理要求,坚持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全面抓好“三治一改善”治理措施落实,扎实推进杞麓湖保护治理工作。一是治污水。坚持从湖边河边开始,分圈分批分类推进城乡雨污管网建设,现已进场施工110个自然村,完工27个自然村,建成雨污管网507.07千米。在截污治污管网工程暂未全覆盖的情况下,对流域内餐饮户泔水、沿湖村(社区)农户生活污水、厨房废水采取“人背马驮”方式集中收处。二是治农业面源污染。2021年以来,在杞麓湖流域累计推广环境友好型作物种植29.49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51.01万亩次、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33.6万亩次、绿色防控208.49万亩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三是治垃圾。采取“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生活垃圾收处模式,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四是改善湖泊水生态。深入推进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已完成4条河道治理,有序封堵河道排口,雨季前对河道、湿地、调蓄带进行清淤晒塘;科学开展生态补水,累计补水入湖3570万方;分年度开展初期雨水调度,今年调度水量268.98万方。五是深度谋划实施包含水源、提水、蓄水、输水、用水、清水入湖、水质综合改善、抗旱防洪应急8大类17个子项目的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已实施3个库塘防渗加固工作,结合实际探索出汛期雨水分断拦截、抽提分流新模式。六是划定湖滨生态红线、湖泊生态黄线,完成245棵“两线”界桩落地,制定空间管控实施细则。

下一步,通海县将紧扣“三治一改善”措施和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着力推进杞麓湖保护治理工作。一是加快治理城乡生活污水,尽快实现沿湖沿河村庄污水收集全覆盖,持续开展餐饮店泔水、村落污水应急收处。二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继续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持续推动测土配方、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三是改善湖泊水生态,加快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实施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精准开展初期雨水防控,科学实施杞麓湖生态补水。四是强化流域空间管控,严格执行杞麓湖流域空间分级保护、分区管控,积极引导群众爱湖护湖治湖,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玉溪广播电视台记者:今年以来,市委将“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破局发展”列入四个破局重点工作,通海县一直是玉溪市现代农业基础较好,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区,请问通海县如何以发挥优势,突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实现现代化转型升级的蝶变?


通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丁超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通海县以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和开放型农业为引领,深入推进农产品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确定发展定位、目标、规划和措施。紧紧抓住打造“绿色食品牌”的机遇,以有机为牵引、绿色为主导,突出规模化、绿色化、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全面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建绿色基地、育龙头、打品牌、搞认证、拓市场,全力推动“十大名品”认定宣传、推介。加快“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和蔬菜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把通海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蔬菜生产加工基地和出口外销基地,让通海成为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标杆,到2025年力争实现绿色食品认证60个,有机食品产地认证0.2万亩的目标。

二是遵循“原产地直供、检测可准入、全程可追溯”品牌运营原则,持续打响一批通海绿色食品知名品牌。打造一批“云菜”“云花”等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蔬菜品牌发展新格局。以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

三是在不断发展传统优势蔬菜种植的同时,大力提升花卉的种植设施、技术和品牌。通过现代设施农业,利用水肥一体化、加温系统等设施,花卉产量可提升200-300%,优质花比例可提升20-30%,化肥可以减少50-80%,农药可减少40%,用水量可减少60%,实现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相统一。2018年—2022年连续五年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的“云秀”牌月季鲜切花和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月季种苗获云南省“10大名花”。

四是数字农业示范引领成效凸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搭建统一的数据中心,有效整合花卉种植生产、鲜花分拣与包装、销售实况(包括鲜花售卖品种、数量、等级占比、销往地、产值等)的产业数据,形成产业数据来源可追,商品鲜花质量可控,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和营销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我就作这些介绍,谢谢。


玉溪日报记者:今年以来,全国消费市场延续恢复态势,旅游市场逐步回暖。请问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通海,将如何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名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旅游消费回升和潜力释放?


通海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沐蓉答: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通海的关注!

近年来,通海县围绕沉浸式旅游示范区打造,通过四个“紧扣”工作举措,大力推进“文旅+”“+文旅”产业。推动形成通海文旅品牌。一是紧扣“活化”抓保护。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工作,30余处文物古建被活化为茶吧、书吧等,9件(套)非遗作品入选云南省首届“非遗伴手礼”,新增3项省级非遗项目和1项市级非遗项目,认定6家县级非遗工坊,斯贝佳获批省级第一批非遗工坊。二是紧扣“资源”讲故事。以朱德旧居、马克昌故居、张盾烈士墓、马家大院等历史文物为主阵地,推出文物红色旅游精品路线,讲好红色故事,马克昌故居、郑开文故居等红色教育景点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三是紧扣“品牌”抓业态。举办“秀山文化旅游节”“花灯节”“甜瓜节”“火把节”“民俗文化节”等特色旅游节庆活动32场次。通海文庙、河西文庙研学系列活动举办105场次。四是紧扣“创新”抓业态。创新文旅产品,推出秀山匾联拓印、红色印章、聚奎阁雪糕、钢模“聚奎阁”等文创产品,创意制作“戍鼓”拓片、历史文化名城宣传帆布包。

下一步,通海县将积极推动文旅融合,持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沉浸式旅游示范区建设,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一是推进建设“山城田湖”城市文脉轴线更新提升项目,围绕“沉浸式”文化展现,紧扣“讲故事”,以提升代表性文旅资源为思路进行整体开发,盘活闲置资源,改善提升城乡风貌,丰富古城业态,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探索开发一批庭院式、沉浸式、体验式、场景式旅游小剧场,着力推进打造沉浸式旅游示范区建设。二是深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完善更新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支持集体经营农家美食和旅游民宿,因地制宜策划节庆活动,发展乡村旅游,提升旅游综合影响力。三是加强文物非遗保护利用,推动“文物+旅游”、“非遗+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物非遗活起来,大力推进文物非遗衍生品、文物旅游、非遗旅游、文物展览的发展,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深入挖掘通海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打造一批非遗文化精品,推进非遗与旅游、文物与旅游融合发展。


中共玉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毛金明: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领导的详尽发布和精彩解答,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积极提问。  

刚才各位发布人介绍了党的二十大以来通海县在湖泊保护治理、产业发展、农业转型升级、文旅融合、社会治理、城乡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希望媒体朋友们深入挖掘亮点,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好通海县各方面发展的经验成效,同时也希望媒体朋友们持续关注这一系列新闻发布会,为推动玉溪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图片作者: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星瑞)



编辑:王雪峰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