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镇走出“玉米+蔬菜 ”轮作绿色发展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3-08-23来源:玉溪网

近年来,通海县河西镇紧紧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市场引领作用,以龙头企业带动广大菜农开展绿色生产,全力推进“玉米+蔬菜”轮作模式,在减药降肥节水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有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治理“双赢”。

群众有收益 生态有保障

来到河西坝子,放眼望去连片种植的甜玉米长势良好,从山脚到坝子一片翠绿,好似一笼青纱帐笼罩着大地。

河西镇石碧村委会副主任史亚明种植的第二茬甜玉米收获在望。“我家一共有4.7亩田,目前正在种植的是甜玉米2.7亩、烤烟2亩。”史亚明说,这几年种植甜玉米收入比较稳定,而且化肥、农药用量少,水也用得少,综合来说收入不错。

史亚明给记者算起了种植甜玉米的“三本账”。

一是经济账。每亩甜玉米的产量在1.6吨左右,收入在5200元左右,现在通过育苗移栽的方式,一季能种三茬甜玉米,而且种植甜玉米所用的肥料和农药相对较少,肥钱药钱能节省不少。

二是人工账。种植甜玉米每周只要去田间观察打理两三次就可以了,其余的时间还能多去管管烤烟。而且进入雨季后就基本不用浇灌,省力省心多了。

三是生态账。种植甜玉米节药、少肥,还没有农田尾水。

据河西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普光发介绍,今年河西镇种植甜玉米37900亩,复种面积达67000多亩,按照每亩每茬减少氮肥4公斤计算,种植3茬,全镇一年少施用氮肥达1440吨;按照每亩每茬减少磷肥1.5公斤计算,全镇一年少施用磷肥100吨左右。随着杞麓湖保护治理不断提级,种植甜玉米的生态效益逐步显现,少水少药少肥和省工省力的优点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同。目前,河西镇有玉米种植户9700多户,占全镇农户的90%以上。

“随着甜玉米的推广种植,打破了传统的蔬菜种植格局,由原来的一年四到五茬蔬菜种植,到现在的一年两茬蔬菜+三(两)茬甜玉米的轮作模式,种完蔬菜再来种植玉米能够吸收蔬菜残留的肥料,有效改善土壤、恢复地力。”普光发说。

为推动“玉米+蔬菜 ”轮作模式,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还为广大种植户免费提供有机肥,在田间地头安装诱捕柱、灭虫灯等,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来帮助农户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在保障广大菜农收益的同时,实现绿色生态发展。

发挥市场导向 促进绿色发展

“除了政府主导外,河西镇大面积推广种植甜玉米离不开市场导向,只有长期稳定的收益才是菜农们种植甜玉米的最大动力。”通海县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来说,近年来,甜玉米的市场收购价长期稳定在3.5元每公斤左右,就算在行情不好的情况下,甜玉米每亩每茬毛利润也在4500元左右。

稳定的价格得益于良好的市场。近年来,甜玉米作为通海高原特色农产品,以其鲜甜的口感成功打入上海、广州等地市场。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芳认为,这是龙头企业发挥枢纽作用,通过上接市场掌握供求信息,下对合作社、农户制定生产标准所显现出来的成效。

近年来,河西镇在甜玉米种植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不仅催生出了新型的生产业态,也进一步延伸出了“育苗、种植、收购、秸秆处理”的全新产业链模式。

“在甜玉米生产前端,有了专业的育苗户,直接为菜农提供玉米苗,把传统点种出苗的周期省出来,在一个种植季内菜农能种植三茬甜玉米。而在甜玉米生产末端,产生的大量玉米秆,之前都是打碎还田,如今作为青贮饲料却成了抢手货,往往还在地里就被老板认购了。”普光发说,现在,玉米秆的价格可以卖到100元至120元每吨,而且镇上已建起青贮饲料加工厂,实现秸秆全处理。

“如今,甜玉米全身都是宝,玉米、玉米秆都能产生效益,在政府推动、企业引导、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大家种植甜玉米的热情也日益高涨。”据何来介绍,今年,合作社带动附近40余户农户种植甜玉米300亩,复种面积达到近1000亩。(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沈建龙)


编辑:陶晓兰   审核:攸莉

关闭
专题公用底部
  • 玉溪网版权所有
  • 滇ICP备08100907号-1
  • 云新网前审字2013-06号
  •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

  • 中共玉溪市委
  • 玉溪市人民政府
  • 主办
  • 玉溪日报社
  • 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