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民间工艺
  3. 正文

玉溪民间“匠人”唐正军:用上万双废弃筷子搭建古建筑群

核心阅读:看到已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你会选择丢弃还是二次利用?在玉溪市红塔区研和街道秀溪十二组就有这样一位心灵手巧的“匠人”唐正军,他耗时3年多,利用上万双废弃的一次性筷子搭建了包括凤凰楼、黄鹤楼和兰溪桥在内的微缩古建筑群,每一件作品都精美绝伦。

□ 记者 滕舒琪 实习生 孙雨婷 文/图

今年45岁的唐正军从事过许多工作,干得最久的便是厨师这一行。3年前,唐正军在一家单位食堂做厨师,看到食客留下大量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后,萌生了想要利用它们制作手工作品的想法。“从小我就喜欢做手工,曾用麦秆搭过小房子、小亭子,看到这么多竹筷之后,我就在想怎么利用它们制作一些我喜欢的古建筑。”唐正军表示。

重拾儿时爱好 让想象具象化

萌生了用筷子搭建古建筑的想法后,唐正军开始收集食客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并将其清洗干净、晾干。经营饭店的二姐唐丽芬得知他的想法,也开始帮他收集自家饭店里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处理干净后送给他。之后,唐正军将这些筷子按照粗细和平整度进行分类,平整垂直的用来做柱子,有瑕疵的则剪短用来做其他部件。

一开始,唐正军凭借自己的想象搭建了几个小亭子。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看到有人用筷子搭建出了缩小版的“苏州园林”,这极大地激发了唐正军搭建大型古建筑的想法。有了前期搭建亭子的经验,唐正军决心搭建黄鹤楼,前前后后构思一个月,他终于下手了。

唐正军在制作斗拱。

唐正军在制作斗拱。

修剪、打磨、雕刻、黏合……唐正军根据黄鹤楼的图片,再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历时半年制作出了黄鹤楼,然而搭建出来的第一个黄鹤楼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好,斗拱并不精致,只是大体搭建出一个样子,整体的比例也不对,这导致建筑整体出现了小幅度倾斜,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之后,唐正军从网络上搜索黄鹤楼相关图片细细琢磨,并经过仔细研究,最终搭建成了比例更加准确、整体美观度更高、细节上更加精巧的黄鹤楼。

技艺渐入佳境 搭建兰溪桥

看着搭建完成的两座黄鹤楼,唐正军又一次开始思考:这都是别处的知名古建筑,为什么不搭建一个玉溪人所熟悉的地标建筑呢?经过一番考察后,唐正军将目光放在了兰溪桥上。除了上网搜索资料,查找细节处的照片外,唐正军还经常实地考察,反复思考后才开始动手。

因为兰溪桥每一层的大小都不一样,想要让柱子支撑好各层建筑,就必须保证柱子的分布合理、层层对齐。为此,唐正军决定,第一层采用一块木板作为底板,用尺子画出标准线,找出每个柱子的点位后,将柱子固定在底板上,再开始一层一层地向上黏合。在制作斗拱和飞檐时,他又遇到了难题。

“制作斗拱比较困难,如果筷子太长就会影响观感,制作时还要保证水平对齐,这部分最为精细,筷子最短时需要剪至3毫米,有时候用指尖都捏不住,涂抹胶水后粘到了手指上,很是让我苦恼。”唐正军说。

除了斗拱,飞檐也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结构,屋檐翘起来的角度是多少、上下楼层大小不一致的屋檐如何对齐等问题都在他的考量中。笔直的筷子要剪出合适的角度,用普通的剪刀并不容易,而且剪下来的木筷存在不平整和留有木刺的问题,过于粗糙,无法使用。正当唐正军发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网上发现了一种可以调节剪切方向和角度的角度剪,买回认真研究后,成功剪出了不同角度向上翘起的飞檐。

一些攒尖式屋顶上还有宝顶结构,唐正军也完美地用筷子还原了这一部分。他首先将多支笔直的筷子聚拢黏合起来,形成一根圆柱,再使用角磨机将其棱角磨平,顶部磨出圆球形。唐正军拿起一根半成品边展示边说:“我希望整个建筑作品采用的原材料都是筷子,所以没有用更粗的木料,都是自己黏合起来后再打磨。”

由凤凰楼、黄鹤楼和兰溪桥组成的微缩古建筑群在灯光下璀璨夺目。

由凤凰楼、黄鹤楼和兰溪桥组成的微缩古建筑群在灯光下璀璨夺目。

那段时间,他每天至少花费5个小时在古建筑制作上。半年后,兰溪桥终于被他搭建完成。望着这一得意之作,唐正军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经常把用上万双废弃筷子搭建的古建筑模型发到网上,也有人来问价,但是我舍不得卖,毕竟是自己的一番心血。”唐正军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准备搭建玉溪的地标性建筑高古楼,让更多人能欣赏到他制作的古建筑模型。


编辑:刘玉霞   审核: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