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
  3. 正文

红塔区多维度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红塔区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结合课程体系,从规范心理健康监测、优化校园心理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等方面着手,加强日常管理,完善长效机制和监督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规范心理健康监测

奠定心理教育基础

心理普测是对学生真实心理状况的精准把握,这为学校育人工作提供了第一手参考依据和思路,对班主任工作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等均可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11月13日开始,红塔区对辖区所有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此次测评特邀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组成专家组,从小学、初中、高中学校中抽取12所学校142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测评,剩余的小学五六年级、初一初二年级、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则由红塔区心理健康测评员开展测评。“这是红塔区首次邀请专家参与到学生心理测评工作中,专家组的加入,对于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精准性有很大的帮助。”红塔区教育体育局思想政治与德育股负责人陈玉宏介绍。   

据悉,从2020年开始,红塔区每年都会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新生群体心理适应帮扶和春季、毕业季、考试季等特殊节点的危机排查,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预警体系,分层分级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分类分级分析甄别,完善心理辅导方案。

优化校园心理环境

守护学生“心”世界 

学校是学生集体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对学生心理会产生直接影响。红塔区从硬件、软件方面着手,通过建设心理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举措,优化校园心理环境。

2002年,玉溪第三中学首家在红塔区建设了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配有沙盘、放松椅、宣泄设备等设施,营造出温馨的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与心理老师交流沟通,更真实呈现出孩子的心理状态。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红塔区已有63个心理辅导室。

除了建设心理辅导室,红塔区从2002年开始在学校配备专兼职教师。玉溪第三中学老师吕华是红塔区最早的专职心理教师之一。她主要负责高三年级的心理课、全校学生的个辅、班级危机学生的转介、心理委员的定期培训等工作。“2021年,一名高三年级的学生因为模拟考试发挥失常出现自残行为,主动来咨询求助。经过了解,我发现这名学生最早出现自残行为是在初三,高一、高二没有出现,当时因为考试没发挥好,父亲批评教育之后引发了内心冲突,以致又出现自我伤害的行为。咨询中,我了解原因,和学生一起去发现成长中的资源,给予疏导和帮助。经过两个月8次咨询,学生又重新变得活泼、开朗,重拾对学习的信心。”她说。

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心理教师的配备等举措,优化了校园心理环境,为守护学生“心”世界营造了氛围。接下来,红塔区将积极筹措资金,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力争2023年底实现中小学(乡、街道小学以中小为单位)心理辅导室覆盖率达90%。同时,安排专人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每周面向学生开放一定时间,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通过开展心理社团、成长训练营等活动,形成学校的特色和品牌。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

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红塔区教育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红塔区立足课堂教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有资质的专兼职心理教师上课,做到“进课表、进课堂、有教案、有记录”,并设有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时间,除了参与市、区联合教研活动外,学校定期开展有主题、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及优质课展示等。通过开展活动,引导教师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教法及教学有效性,积极推广展示先进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和成果,切实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素养,提高心理健康辅导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探索形成2个区本课程,开发共享4个校本课程。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上,老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可以学到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如何对学生开展个辅和团辅,如何组织一场心理讲座,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对于提升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帮助。”马桥中学兼职教师飞丽娟说。(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梅)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曾梦琪   审核:刘燕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