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
  3. 正文

玉溪送教上门这十年:让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孩子(上)

核心阅读:2013年,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在云南省率先启动送教上门试点工作。2015年,玉溪市被教育部正式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在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中,玉溪市构建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学校协同送教上门的玉溪模式。

玉溪市送教上门工作成绩斐然,十年来,全市特校教师、普通中小学教师、县(市、区)残联康复员共426人参与送教上门工作,他们深入全市254个自然村,每年为近300名重度残疾孩子送政策、送康复、送知识、送技能,近三年送教上门工作的家长满意率达到98.54%、97.59%和98.67%。

目前,玉溪市的送教上门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模式并引领全省。十年的坚持,让重度残疾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给他们的父母带去了信心,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11

张丽君老师在给孩子上课。

送教上门是针对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特殊教育学校对在校学习的中重度残疾学生采取的一种教育模式,主要是由教育者把对学生制定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带到学生家中,并对其实施计划、评估的过程。为确保每一名残疾学生受教育的权利,2013年,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在云南省率先启动送教上门试点工作,工作得到教育部、云南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2015年,玉溪市被教育部正式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在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中,玉溪市构建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学校协同送教上门的玉溪模式。

从最初一学期一两次到如今每月4个课时,从最初以慰问关怀为主到如今形成系统的送教上门机制,从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单打独斗到多部门主动参与协同配合。经历十年漫漫送教探索之路,我市送教上门工作成绩斐然,全市特校教师、普通中小学教师、县(市、区)残联康复员共426人参与送教上门工作,他们深入全市254个自然村,每年为近300名重度残疾孩子送政策、送康复、送知识、送技能,近三年送教上门工作的家长满意率达到98.54%、97.59%和98.67%。通过送教上门,有8名学生回归普通学校接受教育,18名学生转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送教上门,玉溪为什么行?

用爱浇灌每一名学生

1月14日,对于家住易门县浦贝乡罗台旧村的残疾学生小赵来说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日子,因为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朱翔几天前便打电话告诉他将在这天送教上门,他高兴地穿上校服,早早就准备好一切,等待着老师们的到来。

“老师好!”见到老师一行人走进家门,坐在客厅沙发上的小赵虽然行动不便,但还是激动地奋力向老师打招呼,脸上满是笑意。“知道你们要来,孩子很开心,你们看,他的笑容真好看。”小赵的母亲对老师说。

从小患有多重残疾以及癫痫的小赵备受病痛的折磨,每天都会发作的癫痫让他时刻离不开家人的照看,到学校上学对他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看着客厅墙上贴满了妹妹的奖状,他也渴望收获学习带来的荣誉与快乐。

“老师们来到家里教他知识他很高兴,虽然他说话有些困难,但都会积极和老师互动。”小赵的母亲对记者说,“老师除了教他知识外,更关心的是他的身体状况,每次来都会叮嘱我们如何把他照看得更好。”

送教上门将课堂搬进了小赵家中,身着校服的他,此刻在老师面前也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小赵积极与老师互动,他总是一脸笑意,无法到学校上课的遗憾在这一刻似乎得到了弥补。

“像小赵一样的重度残疾和多重残疾适龄儿童无法进行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便成了他们享受教育公平的一种模式。送教上门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国强说。    

12

沙子津老师正在给孩子做康复训练。

在玉溪,有近300名像小赵这样无法走进学校的学生,他们多数患有脑瘫、癫痫、孤独症、精神障碍等多种疾病,生活起居几乎离不开家人的照顾。其中一部分虽然四肢行动不便,但拥有自主认知能力;一部分由于残疾程度较重,自主认知能力较差,更需要的是康复方面的指导与训练。

“送教上门的意义在于要关注到每一名特殊儿童,除了让他们学习到相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康复情况以及心理健康。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要关注家长的心理状况。”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资源办公室负责人王春丽说,“送教能让孩子的家长从心理上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有书可读的,而不是被社会遗忘的。”

这些需要送教上门的孩子大多都经历过漫长的求医过程,多数家长曾为了给孩子治病倾尽所有,心理都受过重创,部分家长心理上一直无法接受孩子的现状,转变家长的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很重要。因为改变家长的观念,其实也是在改变孩子的未来。

13

两名老师正在查看孩子腿部肌肉情况。

“不少学生的家长在经历了痛苦的求医过程后,即便已经明确知道孩子的病情很难改善,但依然难以接受,所以我们送教上门也关注家长,同他们沟通交流,做心理疏导,教他们康复训练的方法,这些都很有必要,关注家长也是关注学生。”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送教教师张丽君告诉记者。

“要不是有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一直坚持送教,不断地鼓励家长,不断改变他们观念的话,一些家长可能早已耐心耗尽,孩子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好好地照看。”已退休的易门县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股原股长吴兆和对记者说,“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路上,玉溪的送教上门没有放弃任何一名残疾儿童,真正做到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

张国强介绍说,目前,我市的送教上门工作严格遵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实现了零拒绝和一人一案的目标,送教上门学生平均每月都能享受到4个课时的教育康复服务,保障了我市残疾少年儿童享受教育的权益。

04

康复教师骆选旺正在向孩子母亲展示康复训练需要注意的事项。

众人拾柴火焰高

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实践,玉溪送教上门模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15年,玉溪市被教育部正式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2016年和2019年,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两次承办了全省特殊教育送教上门业务培训会;2017年,受邀到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同时还前往陕西、甘肃、四川、河北、广西等10余个省(区、市)的特殊教育国培、省培培训班授课和交流;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重度残疾少年儿童送教上门有效运行的模式”获2019年省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得到专家的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在一系列荣光的背后,作为全省探索送教上门模式的先行者,玉溪送教上门模式有着它独有的特点,用张国强的话来讲,玉溪市的送教上门模式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关键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据张国强介绍,2016年,玉溪市委、市政府以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为契机,从政策、队伍、资金、组织保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玉溪市以政府为主导加强统筹,做好送教上门工作顶层设计,高位推进,制定相关方案,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教育体育、财政、残联等多个部门共同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各级教育体育、残联等部门共同参与,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具体负责。

在推进送教上门工作中,涉及的相关部门将送教上门纳入本部门工作总体规划,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动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形成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的送教上门工作矩阵。“尤其重要的是我们获得财政上的支持,有了资金的保障,对于送教队伍的稳定作用巨大。”张国强说。

玉溪市财政局科教和文化科科长杨志峰告诉记者,从2017年开始,玉溪市财政局安排送教上门专项资金60万元,用于送教上门教师和残联康复员的课时绩效。“近几年来,受多种综合因素影响,市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预算紧张,但即便面临这一现状,我们还是坚持保障送教上门的这笔专项资金,不能让这些残疾儿童的上学问题受到影响。”杨志峰说。

此外,我市还严格落实送教上门学生和在校学生享受同样的帮扶政策,如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免补政策、定期免费购置校服、相应学段的免费教科书等。仅2019年至2021年生活补助一项,发放金额就达117.5万元。

送教上门涉及全市各县(市、区),玉溪市教育体育局的行政支持为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具体推动送教上门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的送教上门工作还联动了各县(市、区)普校教师参与,这得益于市教育体育局的支持,通过发文、出台相关规定等,以行政手段让各县(市、区)普校的老师也参与进来,壮大我们的送教队伍。”张国强说。

玉溪市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袁正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做好送教上门工作,我市制定下发了相关通知,每年下派巡回指导组驻各县(市、区)资源中心(教室)或普通中小学,做好特教班、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工作。“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将全市的送教上门工作统一到玉溪市特殊教育融合集团,以确保送教课程的统一、送教人员的保障以及送教质量的提高,同时我们还成立了特殊教育中心,里面就包含了送教上门工作。”袁正说。

在玉溪市送教上门工作的探索中,玉溪市残疾人联合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据玉溪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刘家俊介绍,市残联急残疾儿童家长之所急,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立足职能职责,全面落实帮扶政策,打通服务重度困难残疾儿童教育“最后一公里”。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发挥作用,为这些不能到校上课的残疾儿童家庭提供帮助,让孩子享受教育的权利。与此同时,加强困难残疾儿童家庭无障碍环境建设,对残疾儿童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在康复救助中,为残疾儿童配备辅助器具,安装人工耳蜗、装配矫形器、发放儿童轮椅等,并为0至6岁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救助,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努力提升残疾儿童康复和生活质量。

“各县(市、区)残联积极为送教上门工作配备了康复员,明确了他们的职责要求,在为重度残疾儿童送知识上门的同时,也送上康复健身知识。”刘家俊说。

送教模式的蜕变之路

从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始探索送教上门以来,其间经历了几次蜕变,一步步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在这十年间不断迭代升级,逐渐形成了有系统的教学方法、康复训练方法、考核评估办法等的玉溪送教上门模式,送教上门之路越走越稳。

说起玉溪市的送教上门模式,王春丽告诉记者,从起步探索到逐渐形成系统的送教体系,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一路走来都在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健全送教机制,提升送教质量。“刚开始送教的时候是由我们学校的老师直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但是由于老师教学任务重、师资力量薄弱以及送教服务对象分散,所以送教的频率很低,对于需要送教的孩子来说,我们送去的更多的是关怀慰问。”王春丽告诉记者。

这样的送教模式显然不能满足需求,送教上门之路仍在摸索中前行。王春丽告诉记者,随着对送教上门模式的探索不断深入,为保障送教队伍的稳定,我市开始尝试由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担任班主任,各县(市、区)按就近就便原则选派中小学学科教师参与送教。同时,各县(市、区)残联选派康复员给予康复支持。这样,送教队伍得到了有效保障,效果也有了明显提升。“我们通过发文、签署责任书的方式,最终形成特校教师指导送教和提供技术服务、普校教师送教、康复员进行康复训练的送教模式。”王春丽说。

袁正告诉记者,为了稳定送教队伍,我市不断加大对送教队伍的科学管理和激励力度,组织开展了市级优秀送教上门工作者评选,表彰优秀教师170余人。“我们按照相关标准,每两年评选出一批优秀送教上门工作者进行表彰,同时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上给予倾斜,目的就是让送教队伍进得来、稳得住、送得好。”袁正说。

送教队伍得到保障后,送教人员的能力提升成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张国强向记者介绍,为提升送教队伍的送教水平,2016年开始,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深入送教学生家庭进行现场指导,与上海、大连等国内先进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结对合作,通过顶岗锻炼、线上线下帮带指导,组建专家支持团队。2019年,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与昆明医科大学康复学院合作,开展康复知识、技能方面的专项培训,全面提升特校巡回指导团队的专业指导能力。“此外,我们还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全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专业优势,面向各县(市、区)送教教师和康复员举办各类培训,以提高各县(市、区)送教工作团队的教学及康复水平。”张国强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市的送教上门也尝试探索互联网与送教服务相融合。“我们采购了一批平板电脑、高清记录仪和大量的辅具用具配发给送教教师及康复员,开发了专业的送教上门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投入使用。借助送教平台和信息化设备实施远程送教,并不断加强质量管理,极大地丰富了送教形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张国强介绍说。

十年来的坚持,让玉溪市的送教上门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模式并引领全省。通过送教上门,让重度残疾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关注孩子的家庭,给他们的父母带去了信心,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长青  文/图 )

注:文中小赵为化名

短  评

为送教上门玉溪模式点赞

□  初墨

送教上门工作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重度残疾儿童的一道桥梁,它突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限制,为重度残疾儿童提供了个性化的教育服务,送去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送给家长一些有效的教育方式和康复训练方法,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训练和落实,让家长和孩子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社会的关爱、学校的温暖。

2013年,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始探索送教上门,经过十年探索,如今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主体,普通学校、残联等多部门联动的送教上门玉溪模式。然而,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走上康庄大道,玉溪市的送教上门之路经历了一路的跌跌撞撞。

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探索送教上门的初衷,是为了让每一个残疾儿童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让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孩子。然而,在送教上门初期,学校面临师资力量薄弱、资金匮乏等问题,参与送教的教师全凭对特殊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对残疾儿童的关爱之心在坚持,送教形式、教学内容以及保障机制等并不完善。但是,这些教师并没有放弃,在克服种种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在送教上门的道路上。

壮志与毅力是成功的双翼,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探索送教上门的坚持不懈,最终迎来了强大的后援保障,送教上门从单打独斗成了多部门合力推动的工作,行政支持、资金以及队伍保障等为玉溪送教上门工作添了一把把烈火,玉溪送教上门开启了迭代升级的时代,稳定的队伍保障、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法、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等逐步形成,送教上门开启了玉溪模式。

十年筚路蓝缕,“摸着石头过河”的玉溪特教人,最终为这些不能走进校门的孩子撑起了一片晴天,让我们为他们点赞,为送教上门的玉溪模式点赞。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曾梦琪   审核:刘燕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