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滇中人物
  3. 正文

玉溪历史人物廉洁故事|侯必登:心系百姓 清正廉洁

侯必登(生卒年月不祥),字颐真,号星湖,江川人。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进士,曾任广东潮州知府,后升任江西参政,一代清官名宦。

一心为民,不惧权贵

侯必登出任潮州知府后,经常走出衙门外出巡视,到辖区体察民情。看到百姓税赋繁重,生活艰难,便废除了前几任官员征收的苛捐杂税,减轻了劳苦百姓的负担,受到民众拥戴。他组织百姓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潮州呈现出民众勤劳生产的景象。他采取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繁荣民间市场,发展地方经济,通过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让百姓得到实惠,并提倡募捐开办学堂,为朝廷培育人才。侯必登忠厚耿直,不唯亲,不唯上,不惧权势,不附权贵,凡有私事相托的都会遭到他严词拒绝。若上司追责,或以撤职要挟,侯必登则以“吾头可断,事不从;若违民意,只有解甲归田耳”回应。为此,他得罪了不少人,但他并不在意,依然坚持公正处事的原则。侯必登一心为民,心怀苍生,深得百姓称颂和爱戴。《潮州府志·侯必登传》记载:“潮自倭寇扰乱,兵燹之后,井里为墟,必登至,罢一切烦苛,与民休息。”“不可一日无侯公”之民谚彰显了其官声政绩。他去世后,潮州人民深感其德,在昌黎庙为他塑了泥像,并为他立传,永记为念。

沉着机智,平定倭寇

明代天顺、成化以后,潮州长期深受山贼、海盗与倭寇之苦。倭寇上岸烧杀抢掠,战祸连年,许多村庄断井颓垣,百姓过着担惊受怕、流离失所的苦难日子。据潮州史料记载:“潮州地方逖悬岭外,山海盗贼匪茹洊,遭荼毒之惨者,垂十余年。群丑日招月盛,居民十死一生。”“一邑九乡,半为贼薮。是沿海之乡,无一而非海寇之人也。党与既众,分布日广。”许多乡民或以接济盗贼为生,或与海盗贸易而获利。在一些地方基本上是“民”“盗”难分,甚至“民”“盗”一体。有些山贼、海盗原本就是当地的贫苦农民,为了活命,他们四处抢掠、作恶多端。朝廷的军队兵疲将弱,多次前来围剿,却是善于扰民而怯于御寇,导致倭寇横行,百姓连年遭殃。侯必登到任后,摸清情况,沉着应对,深入分析,机智处理。采取招抚与歼灭的策略,区别对待,以不同的办法处置山贼、海盗和倭寇,很快平息了贼寇侵扰,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安定生活。侯必登又建立牌坊,在坊上镌刻“岭海名邦”,时刻提醒、勉励潮州人不要忘记此地是“海滨邹鲁”(潮州的美称),不能再落草为寇,不能再干烧杀抢掠的勾当。从此,“岭海名邦”继“海滨邹鲁”之后,成为潮州人家喻户晓的美名,名扬四方。

政绩突出,颂德如一

侯必登治理潮州有政绩,深得民众赞扬。然而,在他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时,也侵犯到当地一些豪强污吏的利益,遭到他们肆意诽谤。清官海瑞在南京任应天巡抚时,早已对侯必登治潮的美政有所耳闻,及至罢官归乡弄清潮州政事后,即修书《复侯星吾潮州知府》,热情赞扬,支持侯必登的施政措施。海瑞在书信中写道:“生前岁以人言归,入境访问,得不征钱粮违道干誉之说,又得铺递保状借名于人出执事笔之说。此皆上人口语,若士民则颂德如一,较在南都(南京)日,无异闻矣。”海瑞评价人重视民言,便据士民“颂德如一”而赞扬侯必登。至于那些指责侯必登的邪论、诬言,海瑞认为是出自豪强之口,不足为凭。海瑞在信中对侯必登的人品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执事朗朗烈烈人也”,并激励他“守己方人,孔门自有成法。恤人言亦不恤人言,君子尽其在我,人言不足入吾心为轻重,明矣。”海瑞不仅赞扬侯必登是一位心胸坦荡、有所作为的知府,还希望他能够排除各种阻力,不因遭受诽谤而退缩,继续放胆实施利民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使施政成效更加卓著。

侯必登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在诗文创作方面,侯必登文才出众,诗文过人,写出了诸如《星云湖对月》等不少佳作。他的高尚品格,一直激励着后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中共玉溪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  执笔人:李海明)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刘玉霞   审核:张志云   终审: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