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民俗风情
  3. 正文

方志里的玉溪 | 世界历时最长的节日——“哇家”玉溪米线文化节

2011年3月5日,玉溪市红塔区荣获了一项世界纪录协会颁发的世界历时最长的节日——中国(云南)玉溪米线文化节证书。


001

郭建林 摄

历史悠久的红塔区

红塔区历史悠久,开发较早。先秦时属古滇国地。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俞元县。蜀汉时为建宁郡俞元县地,两晋时为晋宁郡俞元县地。隋时置宁州总管府西爨地。唐贞观年间置求州,红塔区即为所属。玄宗时,云南为南诏控制。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南诏以澄江为河阳郡,郡下辖温富州。温富州的设置使红塔区在历史上开始成为州一级的行政单位。宋代大理国时为河阳郡休制部。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设新兴州,隶属澄江府,明清沿袭。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912年),改新兴州为新兴县,管辖范围未变。民国二年,因新兴县与广东肇庆的新兴县同名,更名为休纳县;民国五年,休纳县更名为玉溪县。1950年1月1日,玉溪县人民政府成立。1983年9月9日,更名为玉溪市(县级),1997年12月13日,改为玉溪市红塔区(县级)。

源远流长的玉溪米线节

米线节,又称“灯节,源于对土主神的崇祀,《新兴州志·典礼·群祀》中记载,土主“主西北及东方水利。岁自元日至二月望日,巡游城乡,以次迎赛。”米线节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玉溪设新兴州算起,已有700多年历史,每年自农历正月初一至三月二十二日,历时81天,各村轮流迎接“土主”神像,也有并迎“城隍”和“祖师神”的,“土主”像等迎到之日,就是那个村、那条街的节日。轮到迎接“土主”的村子或街道,除了准备祭品,还要准备锣鼓、花灯、龙灯、狮子灯等前往送“土主”的村子或街道迎接。“土主”迎到后,除杀牲畜祭祀外,还要唱戏、唱灯1~3天不等。《新兴州志·风俗》亦载有“迎土主神,刑牲赛祭,饮福相庆。自元旦起,至二月望日乃止。”“二月望日,土主神归殿,州官躬往祭祀,殿门前演剧五日。”“节”即“接”,要接“土主”,也要接回嫁出去的女儿,各家杀鸡、买肉、备酒、备米线,以款待女儿、女婿和其他亲朋好友。

DSC_1862

DSC_2044

米线节期间,红塔区春和街道龙池社区南村迎土主神、唱花灯。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跃 摄(2009年2月9日)

1949年以后,迎送、祭祀“土主”的旧习俗一度消失,但以往迎接“土主”的日子,正好是农闲季节,家家户户走亲串戚,迎宾宴客,款待女儿、女婿和亲友,吃米线、舞龙灯、看花灯的风俗仍沿袭了下来,米线节成为了团圆节、丰收节。

002

郭建林 摄

乡味浓浓的玉溪米线节风生水起

米线节轮到哪个村,哪个村就人潮集聚、爆竹声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声鼎沸。龙灯、蚌壳灯、狮子灯和高跷等民间文艺表演班子组成的迎神队伍浩浩荡荡出发,载歌载舞接回“土主”,祈愿新的一年人寿年丰、风调雨顺。人们穿红着绿、准备米线、呼朋唤友,在家中迎宾宴客。

米线节的桌上总少不了米线。玉溪米线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说,在700多年前的元代,玉溪北城青堆村村民张彩用稻米面搓成条,用于凉拌或烧炒。到明洪武年间,其后裔张珍在祖辈的做法上进行改进,将剩余的稻米面用白布袋包裹后吊在房梁下。当张珍再来取稻米面时,发现有一股淡淡的酸味,不忍弃之便放入蒸笼,蒸熟后搓成条,配入酱油、腌菜等作料,食后味道鲜美无比。于是,张珍又用木头掏空一个圆筒,底部戳穿许多细孔,将发酵蒸熟的稻米面放入圆洞,用圆木挤压出一根根米条。米条细长而晶莹剔透,宛如丝线。张珍妻子眼前一亮说:“此物何不叫‘米线’?”于是,米线就有了名。玉溪米线发展到现在,已经变换出了形式多样的吃法有鳝鱼米线、小锅米线、凉米线、杂酱米线、鸡肉米线、焖肉米线、砂锅米线、稀豆粉米线、肘子米线、卤米线......,还有酸的、鲜的、辣的、香的......玉溪人把米线做得出神入化,吃的风生水起,随便数数都有50多种。

003

郭建林 摄

米线节是玉溪历史、文化、民俗的缩影,寄托着玉溪人对家乡挥之不去的情感。来“哇家”玉溪过米线节,吃着玉溪米线,品味熟悉、温暖的味道;唱着“哇家玉溪高鼓楼”,在乡音中找回质朴、深沉的热情;“崴”着玉溪花灯,“崴”出对幸福生活的期盼,祈愿好日子长长久久。

(玉溪市委党史研究室  红塔区委党史研究室  戴金呈执笔)


编辑:王雪峰   审核:张志云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