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中共玉溪市委统战部《关于印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2023年度重点课题调研选题计划的通知》,民革玉溪市委于2023年组织重点课题调研组,就“高质量建设玉溪现代化农业基地”情况开展了调研,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玉溪日报》现予刊发。
一、全市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现状
(一)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基础持续夯实
近年来,玉溪市充分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谋求推动农业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持续推进1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个国家特色优势产业集群、2个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和9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进一步提升整体实力。另一方面,突出抓基地、建设施、引主体、延链条,走现代化、设施化、高端高品质农业发展路子,建成农业基地1398个、71.32万亩。
(二)农业产业规模效益逐步提升
2022年以来,全市农业基地建设持续发力,一些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效益逐步提升,对村集体、农户增收、增产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如新平褚氏农业2022年柑橘种植面积9600亩,营业收入达3.4亿元,带动全县种植柑橘面积17.77万亩,预计2023年产值可达15.62亿元;云南云秀花卉、通海锦海农业大棚种植种苗等近2000亩,带动玉溪等地花农种植月季鲜切花等10600亩;江川区巨扬园艺有限公司高端大棚种植蝴蝶兰鲜切花等150亩,公司营业收入2000万元,亩均产值达13万元。
(三)投入主体多元化趋势方兴未艾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农业基地基本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态势。一是以传统农业经营主体成长起来的一些农业企业不断加大基地建设投入并逐步发展壮大,如褚氏农业、云秀花卉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行业、产业龙头、头部企业;二是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建设模式为主的小型农业企业不断发展,如新平、华宁的柑橘种植户等,有效地支撑了全市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三是本地民间资本跨界投入,如活发集团、汇龙科技纷纷加大了对农业产业的投入;四是部分国有企业尝试将已经流转的土地作为固定资产开展投融资,引入专业农企合作发展,如红塔区通过国有企业投融资,在春和街道按招商入园企业需求订单式建设中高端农业设施,实现农业企业“拎包入驻”,轻资产投入规模化、工厂化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当前,全市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发展前景广阔,但制约因素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土地要素结构与发展需求存在矛盾,坝区土地流转价格较高,农业基地设施亩均投资强度低,基地规模小而散,农业经营主体实力有待提升,市、县相关部门落实政策尚没有完全形成合力等方面。
二、高质量建设玉溪现代化农业基地的对策建议
(一)精准落实政策。
1.加大中央、省、市有关设施农业、农业基地建设政策措施传导力度,积极向上争取中央、省级设施农业项目。2.实施好《玉溪市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不折不扣地执行五个方面的政策支持,重点落实好奖补资金使用、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尽快出台奖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并建议重点考虑农业基地投资强度、亩均产值、产品影响力、对农村的贡献率等方面。3.整合政策资源,用好用活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园等政策支持;农业农村、林草、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要形成联动机制,在农业基地引进、投建过程中及时协调解决土地、林地草地、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形成支持合力。4.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要更加明确基地建设的有关目标、概念和标准,积极组织农业企业申报省级、市级、县级农业基地。
(二)强化项目支撑和要素保障。
对标2024年完成省级基地申报目标,认定市级基地100个、县级基地2000个,力争到2025年,建成5000个覆盖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发展层次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等目标任务。1.做实做细招商引资,强化要素保障,确保承诺兑现。2.支持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品牌,推动本地企业加大基地建设投资。3.创新投融资模式。县(市、区)按照以资源换产业思路谋划储备一批农业基地项目,以工业化理念建设一批标准化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市、县国有平台公司作用,与乡(镇、街道)企业或村(社区)集体企业实施混改,加快农业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既能发挥国有平台公司的资金、资源等优势,也能充分调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积极性,实现上级资金、资源与土地、水利等要素的有效衔接]。4.进一步摸清可用土地底数。全市现有可用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土地1574块、19.82万亩,在这些土地中,应进一步明确地块情况,如100亩、200亩、300亩、400亩、500亩以上连片的地块分别有多少,水、电、气、热等情况如何,海拔、气候条件如何等。
(三)多途径加大资金支持。
1.积极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如省级产业集群奖补资金、乡村振兴专项债券资金等;用好用活市级基地建设奖补资金。全市农业部门2023年向上争取资金9.71亿元,市级也设置了2000万元的基地建设奖补资金,要进一步精准用好这一类资金,重点支持现有、新建的大型中高端农业基地建设和发展。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支农信贷产品和服务,鼓励社会保险机构推出针对农业基地的保险产品。
(四)创新运营模式,以工业园区的理念来打造农业园区。
1.以县(市、区)为单位,以工业园区的理念来打造农业园区,抓住政策窗口期,在符合有关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及时对农业基地用地进行调整,对现有农业基地、新建农业基地进行集中化、规模化发展,逐步打破全市现有基地规模小、零星分布、碎片化等格局。2.在承包地确权入股基础上,通过“双绑”进行“孵化”,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推广先进技术、节约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3.进一步推广如晋宁张良花卉合作社采用的“社员入股+土地流转+基地工资”合作社创新发展模式、宾川县宏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采用的“搭建平台+入股分红”合作社强力带动模式、新平褚氏农业采用的“土地租金+基地工资+奖励提成”知名品牌带动模式等。
(五)结合土地整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加快发展。
1.为土地流转做好前期服务,降低流转成本,及时消除土地流转障碍,以便促进土地流转并扩大流转规模。2.充分发挥村组基层组织、集体经济组织作用,采取集中托管、集中流转的方式助力投资主体获得土地要素。3.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基地智能化设备投入或改造投入,依托优势基地建设智慧农业创新中心和一批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如院士专家工作站),鼓励企业探索开发基地农业数据区域平台。4.主动加强与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强化产学研平台建设,改善科研创新环境,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并强化农业科技研发示范推广。
编辑:曾梦琪 审核:刘燕 终审:蒋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