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玉溪文化
  3. 正文

在影像中抵达心灵原乡——玉溪摄影家官朝弼访谈

□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传兵

十三年前的一次机会,官朝弼与边境上一座普通、闭塞的瑶族山寨——金平县苦猪洞相遇了。在亲友的不解与疑惑中,他长期奔波,凭着摄影家的敏锐直觉,将大半的假日、闲暇时间用于对这个瑶寨及村民的探访与观察。十三年后,他如往日一般平静、沉稳地携一本边地影像大书——《乡村表情——红河·金平苦猪洞十年影像纪实》(以下简称《乡村表情》)返回,在朋友圈、摄影圈引发不小的轰动。苦猪洞,是云南边境线上众多山寨之一,也是我国无数个边远贫困村庄的缩影,官朝弼用海量的影像记录了这样一个伟大时代中的村庄的变迁,履行了一个摄影家大半生如影随形的职责与使命,同时在他鼓鼓囊囊的摄影包中盛放了珍贵的亲情、友情及多年求而不得的心灵归宿之地。

十三年的决绝与执着

《乡村表情》记录了边地一个普通瑶寨,并让这个寨子在多元的现代社会中被媒体、学者、政府部门关注。这本书出版后,很多人都想知道官朝弼为何能与苦猪洞的村民像亲人一样交往与交流。

其实,官朝弼十余年时间关注苦猪洞,就好像在执行一件“秘密任务”,只有苦猪洞的村民和少数几位玉溪影友知道:他一次次地走入寨子的探亲访友,其实都是在调查、拍摄、记录,在实践他的创作理念。

官朝弼在采访现场做记录。 本报记者崔永红摄于2024年2月11日。

官朝弼在采访现场做记录。 玉溪日报记者崔永红摄于2024年2月11日。

2011年6月27日,官朝弼第一次到苦猪洞拍摄。返回玉溪时,为避让塌方,他们的车子在村口遇险。听说他们的车子出事,苦猪洞村民自发跑来施救,男女老少出动四五十人。有的找来锄头,有的扛来圆木,有的提来绳子,齐心协力鼓捣了两个多小时才把他和他的车子“救”了出来。苦猪洞参与施救的乡亲,官朝弼大多不知姓甚名谁,但村民的善良让他刻骨铭心,终生不忘。

古木树林拥抱的苦猪洞。摄于2023年4月20日。

古木树林拥抱的苦猪洞。摄于2023年4月20日。

十三年来,官朝弼曾30余次来到苦猪洞,其中有四年的春节是在熟识的村民家中度过的。从玉溪到金平一个来回870多公里,这些年来,他就这样来来回回跑了上万公里。官朝弼说,苦猪洞人真诚友善、朴实厚道、乐施于人的优良品格,是他最初拍摄的原动力。后来苦猪洞浓郁的民族风情、风俗文化深深吸引了他。

十余年的拍摄记录一个村寨就像一场摄影界的马拉松,官朝弼的付出显得异乎寻常的决绝与执着。在云南,关注、拍摄农村题材的人很多,但像官朝弼一样长时间关注一个小地方的摄影家并不多。回忆这段经历,官朝弼说:“我是从金平农村出来的,对农村有割舍不断的情感,用时髦的话叫‘乡愁’。所以在拍摄中,每一次到苦猪洞,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归宿,心身落地,踏实安静。真正的摄影是与摄影人价值取向紧密关联,体现的是摄影人对待人生的态度,追求的是真善美。《乡村表情》中‘朴素人生真善美’一章的四个故事对我的摄影理念就是最好的诠释。这本书对苦猪洞的意义,应该是把个体记忆变成了集体记忆,变成了文本。对于我的意义,应该是成了我的标志性爱好的一次总结,也是我对人生价值的一种追求和表达。”

时代变迁的记录与见证

《乡村表情》一书出版后,已经有学者、影友开始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新闻学不同的角度解读书中的影像所承载的价值和意义。

官朝弼希望有更多的友人、读者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他的作品,同时更希望拍摄对象见到他的作品出版。2024年春节,他把书送给苦猪洞的村民,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76岁的邓文生看到老父亲邓朝现在村口晒太阳的照片,顿时声音哽咽……

上小学六年级的李珊珊看了他们家“一家三代六口没有血缘关系”的故事,哭了……

官朝弼认为,他的初衷就是想为苦猪洞留下一份图文并茂的历史记录,创作一本影像志。现在来看,愿望已经实现,且收获满满。

邓月英(左一)考取云南文化艺术技术职业学院。摄于2021年8月23日。

邓月英(左一)考取云南文化艺术技术职业学院。摄于2021年8月23日。

读《乡村表情》,很多读者是从古老民俗——度戒认识瑶族的。关于度戒的摄影专题,官朝弼曾在《玉溪日报》《光明日报》发表过,2017年8月在贵州都匀举办的“好花红”国际民俗文化摄影大展展出过,后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

官朝弼对度戒仪式不厌其烦、不厌其细地拍摄、记录,让读者对瑶族的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苦猪洞的瑶族文化习俗中,度戒比较有代表性,官朝弼先后拍摄过六次。举办这种传统仪式的目的,是为即将走上社会的男孩集中地进行族规族史、传统道德、社会责任、人生礼仪、文化知识等的教育,使受戒者在成长的重要时期受到庄严的人生洗礼、健全的人格培养和传统的历史文化熏陶。这既是对个体社会行为的规范与约束,也是对整个社会群体正常社会秩序的维护与保障。

度戒现场。摄于2018年1月3日。

度戒现场。摄于2018年1月3日。

官朝弼说,度戒是瑶族男孩融入族群社会的门槛,是成为社会人的郑重宣誓和公开的社会承诺。今天,在各种现代文化潮流的冲击下,不少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发生了激烈的演变,甚至是消亡,但是在苦猪洞,度戒仪式依然薪火相传,绵绵不绝。

度戒仪式中最重要、最扣人心弦的环节,就是度戒者“滚五台山”。所谓“五台山”就是在四根近3米高的圆木桩顶端安放一张方桌作为平台,受戒者借助五级木梯爬上平台,两腿并拢蹲下、双手抱膝,仰面翻身而下,滚落在被褥上。据说,只有圆满完成这个仪式的人才能担负起一个男子应有的家庭、社会责任。

苦猪洞是一个民风淳朴的瑶族寨子,村民心地善良、热情好客,吃苦精神强、邻里关系融洽。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村子里没有一人犯法被追究过刑事责任,苦猪洞人也引以为荣。官朝弼认为,这与寨子里度戒之类的传统文化传承是分不开的。

官朝弼《乡村表情》是新时代一个民族的影像志,它见证和记录这个民族在时代变迁中的无数个历史瞬间,时间会证明这部影像志历久弥新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

边境瑶寨的传承与蝶变

官朝弼拍摄苦猪洞的十几年时间,恰恰是这个瑶寨脱贫攻坚,一步步走进小康生活,又一步步实现乡村振兴的整个过程。官朝弼已经敏锐地感受到,这个过程中,苦猪洞的村民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化作吃苦耐劳、奋力拼搏、坚韧不拔的实际行动,或外出打工,或做生意,或养殖种植,努力地劳动着、创造着,也收获着。直观看,房子一家比一家盖得好,村里轿车年年在增加,高中生、大学生越来越多。《乡村表情》记录苦猪洞十多年的发展变迁,就是讲述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金平县、红河州、云南省乃至全国农村发展蝶变的故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与苦猪洞村民打交道十多年来,官朝弼真切地感受到这个族群的勤劳、自信与微笑,感受到他们特别恋家,桑梓情浓烈,村子“磁场”很强。在他看来,这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苦猪洞依然充满生机活力,这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在起作用。

官朝弼说,苦猪洞人勤劳、自信、乐观、豁达的性格特点,毋庸置疑,是长期与各个民族交往、交流、融合形成的。他们在度戒仪式中使用的经书就是用汉字书写记录,用瑶语念诵,这也是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认同的一种表现。

今年8月官朝弼就退休了,在纪实摄影这条路上,他还将继续拍下去。总结这段前后长达十三年的拍摄经历,他说:“苦猪洞之于我,最初是一见钟情,其间是一往情深,后来便成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本文配图由官朝弼提供)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刘玉霞   审核:张志云   终审: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