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新平县老年大学,看到一群学员正踏着轻快的音乐,练习彝族传统舞蹈花棍舞。其他教室里,各种培训也在有序进行,大家表示,在此学习给晚年生活带来了诸多欢愉,心情舒畅了,身体也健康了。
学员们有滋味的生活,得益于新平县持续提升老干部工作质效的探索实践。近年来,新平县结合老同志发挥余热、文化养老、文体活动等方面的现实需求精准施策、持续发力,通过成立工作室、教授特色课等措施,助推老干部工作提质增效。
成立工作室 贡献“银龄”力量
“平甸乡磨皮村有5000亩沃柑、1100亩秋香晚芒,这是产业优势;‘磨皮花鼓舞’‘彝族吃花酒’等省级非遗为文化优势。建议充分利用这两项优势,做精农业、做活文化、做强三产,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吸引更多人跳花鼓、吃花酒、听故事、逛景点、助产业。”沃柑成熟季,新平县文化和旅游局离退休党支部书记任永坤对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魏正荣说。
任永坤从新平县文化和旅游局退休后,2022年2月被选为该局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他持续为文旅事业献计献策。当年6月,任永坤所在的党支部与磨皮村结对助力乡村振兴。随后,双方一道深入调研,分析村情,最终确定了挖掘本地文化、发展文旅的思路,并成立了“文旅助村”任永坤工作室。
“近年来,磨皮村柑橘产业逐步兴旺,群众口袋鼓起来了,但还得文化振兴,让群众精神生活丰富起来。”任永坤介绍,磨皮村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高达78%,距离新平县城20公里,适宜探索“周末经济”,打造周末好去处:磨皮村“磨皮花鼓舞”“吃花酒”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建起了彝族花鼓文化传习馆。除此之外,磨皮村还积极建设了磨皮花鼓舞舞蹈广场、生态旅游区、农事文化体验区、美丽乡村示范点等项目,为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磨皮村成功举办了首届“吃花酒”非遗民俗文化节,“周末山货街”开街,每到周末,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购山货、品美食、体验彝族文化,描绘出一幅农文旅融合画卷。
除“文旅助村”任永坤工作室外,新平县还成立了“情倾汉科甲”郑国文工作室、“银龄师韵”张元琼工作室等,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化解群众纠纷、举办公益活动……这些离退休干部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银龄”智慧和力量,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赞誉。
教授特色课 实现老有所学
“弦子响,脚杆痒”。近日,位于鲁奎山脚下的扬武镇老年大学举办彝族烟盒舞文化传承培训,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的老年大学学员围成一圈,以三弦、四弦、牛角二胡以及烟盒为乐器进行伴奏,踩着节奏欢快地跳起烟盒舞。
跳了几轮舞后,学员们又来到滇南、滇中、思普三区地委代表联席会议旧址,学习新平革命斗争史,重温英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
新平县针对老年人实际,将富含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编织、土陶、磨皮花鼓舞、烟盒舞、虎头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搬进课堂,让更多老年人接触到传统文化;整合建兴乡帽盒山新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及扬武镇滇南、滇中、思普三区地委代表联席会议旧址等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将“红色课堂”向校外延伸。
除“非遗”课、“红色”课外,在乐器、书画、舞蹈、合唱、健身操等常规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老年人需求,创新课程形式。各级老年大学征集老年人求学意愿,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开展“专业课+公共课+地方特色课”的“点单式”教学,把彝、傣、汉等语言教学融入理论政策、法律法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日常教学中,量身定制贴近老年人生活的智能手机培训、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保健知识等短期课程,让学员更有兴趣,也让课程更接地气。(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瑞铭)
编辑:高倩 审核:刘燕 终审:蒋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