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赛灵药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创新平台,构建骨健康生态体系之际,新平县正推进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项目建设,聚集创新资源,赋能柑橘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企业的创新驱动到乡村的科技赋能,玉溪市正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六个大抓”,立足擦亮“两块招牌”,推动“三个增长”,实施“六大工程”,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释放科技动能,建设创新之城。
擦亮“两块招牌”
——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玉溪九洲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国内首款高纯度、无防腐剂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去年底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在长达15年的科研攻关中,项目先后24次被列入各级专项扶持。公司董事长李景玉说,是政策的有力支撑让研发团队克服了各种挑战,最终收获了创新果实。
我市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聚焦擦亮“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玉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招牌,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到制定一系列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从实施“兴玉英才支持计划”,到构建科技创新人才雁阵。近年来,全市不断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统一领导,持续完善支撑科技创新顶层设计,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政策保障力度。
从探索建立创新主体梯次培育机制,到设立玉溪高新区科技创新联合专项;从体系化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到系统化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从实施研发经费投入奖补,到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近年来,全市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建设,持续夯实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体系。
全市立足擦亮“国家创新型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制定实施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行动方案,着力推进创新治理、原始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新驱动。立足擦亮“玉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块“金字招牌”,加强星创天地等平台建设,提升科技特派团(员)服务乡村振兴能级,加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村)申报和建设力度,赋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推动“三个增长”
——不断激发科技创新动能
云南傲远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连平介绍,企业深耕给排水管道行业14年,在各级政策的扶持下,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建50余人的科技创新团队,聚集国内2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资源,累计投入超过5000万元研发经费,在国内首创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作为管道生产配方基材的领先技术,成为行业领跑者。
坚持企业是创新第一主体、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投入是创新重要保障的理念,玉溪市大力推动创新主体培育增长、创新人才聚集增长和创新投入持续增长,不断激发创新动能。
全市通过建立“小微—科小—高新”和“科小—创小—小巨人”创新主体梯次培育机制,大力推动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截至2023年,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16户、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476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户、创新型中小企业135户、省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村)6个,万户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各类创新主体拥有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全市聚焦重点产业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大力实施“兴滇人才支持计划”、省“两类”人才培养引进、“兴玉英才支持计划”,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认定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8人,培养和引进省级“两类”人才49人、省级创新团队4个,认定省级科技副总8人,累计培养市级中青年科技带头人304人。
全市坚持把提升研发投入强度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推动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全市研发投入突破30亿元大关,投入强度达1.26%,高于全省1.08%的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位居全省第一。
实施“六大工程”
——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基座
贵研资源(易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勇介绍,企业在各级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升级创新平台,聚集创新资源,开展贵金属二次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攻关。铂族金属分离富集提纯技术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成果转化使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达到98%以上,铂族金属循环市场占有率位列全国第一。
玉溪市立足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资源配置、创新项目管理、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合作深化和科技赋能产业“六大工程”,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基座,持续释放科技创新动能。
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和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建成2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85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国家和省级星创天地、12个国家和省级众创空间、5个国家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在此基础上,成立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易门分中心、云南贵金属实验室易门分中心、云南疫苗实验室玉溪分中心。大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云南骨健康创新研究院、云南云陶产业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云南鼎能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入列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云南玉昆钢铁研究院和云南烨阳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大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全市累计62项科技成果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
实施创新资源配置工程,保持创新投入持续增长。全市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促进科技经费安排与省、市发展规划衔接配套。不断完善科技项目评审遴选和绩效考核、结果评价机制,切实提升创新投入质效。
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58.8亿元,贷款余额增速19.13%,高于全市企业贷款增速13.76个百分点。从2020年6月以来,全市科技型企业累计使用“科技创新券”申请兑付资金275.74万元,占全省的22%。2023年,全市完成向上争取项目资金8027万元,同比增长16.9%,玉溪高新区科技创新联合专项立项7个项目。
实施创新项目管理工程,积极争取项目支持。锚定全省发展“三大经济”以及全市发展“两壮两新”产业和推进乡村振兴,谋划落地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科技项目,积极争取更多项目入列上级计划“盘子”。
实施创新成果转化工程,大力推动成果赋能发展。建成玉溪市技术市场线上交易平台,累计收录市内科技成果9.8万条,发布技术需求5.4万项。平台入驻专家300余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1200余户。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0.98亿元,位居全省第二位。
实施创新合作深化工程,做大创新“朋友圈”。截至目前,全市创新主体与国内4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科技创新合作关系。科技部门组织开展“院士专家玉溪行”活动,推进“人才飞地”和“创新联合体”建设。
实施科技赋能产业工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市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推动重点科技项目建设为抓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能级。以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村)和乡村振兴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为突破,围绕生物育种、绿色高效生产、智慧农业和农业生态安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生态环保等领域的科研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唐雯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