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图片
  3. 正文

记得起历史沧桑 看得见岁月留痕 留得住文化根脉——

玉溪窑青花瓷:穿越古今的保护和传承

核心阅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陶瓷文化,薪火相传。地处边疆一隅的玉溪,经科学考古发掘证明,在元末明初是除景德镇外最早烧造青花瓷的窑口之一,与江西景德镇、浙江江山同为元明时期青花瓷的三大产地。玉溪窑青花瓷,以其古朴的造型、生动的纹饰和深沉的青花色泽成为中国青花瓷中风格迥异的重要流派,是中国陶瓷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青花瓷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是中国递给世界的名片。在玉溪市各级党委、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推动下,2013年,玉溪窑青花瓷复烧成功。10余年间,玉溪窑青花瓷烧制技艺得到保护和传承。

8月8日,玉溪窑址博物馆正式开馆,玉溪又添一处文旅新地标。

5

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玉溪窑址博物馆。

历史沧桑: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开出的“青花”

2024年8月8日上午,玉溪市红塔区凤凰街道瓦窑社区东边的钱瓜山下迎来一场盛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溪窑址整饬一新,以全新的身份——玉溪窑址博物馆正式开馆,玉溪又添一处文旅新地标。

600年前,在瓦窑东边的钱瓜山下,窑场的窑火昼夜不熄,这里商贾云集,窑场烧制出的各类瓷器被人挑马驮销往西南诸省以及东南亚诸国。

20世纪60年代初,云南省文物商店的葛季芳在玉溪调查征集文物时,发现“平窑”“上窑”和“古窑”三处古代瓷窑遗址。1986年1至3月,云南省博物馆联合原玉溪地区文物管理所对红塔区古窑遗址进行科学发掘,发掘出3条龙窑,出土大量瓷片及残片,主要是青花与青釉碗、盘、罐、杯、壶、盆等类型,还出现青花玉壶春瓶残器、酱色黑彩小圆盒盖、酱釉贴花黑彩罐等,揭开了元明时期云南瓷器艺术的神秘面纱。

玉溪窑的发掘,引起古陶瓷学界的强烈反响。学者们研究证实:明初时,玉溪已开始制作青花,云南钴土矿用作青花瓷的青料,云南青花瓷与东南亚等地的青花瓷有着相似之处,对研究中国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据介绍,玉溪窑青花瓷作为中国古代陶瓷的代表先后在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博物馆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展出,近年来,国内外的陶瓷学者和专家多次到玉溪窑考察,玉溪窑在古陶瓷学界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经业内专家研究证实,玉溪窑是元末明初除景德镇外最早烧造青花瓷的窑口之一,与江西景德镇、浙江江山同为元明时期烧造青花瓷的三大产地。

L_1723515536424329349

 玉溪窑址博物馆馆藏玉溪窑文字、动物、植物类纹饰瓷件。

“玉溪古窑遗址是云南省最早进行科学考古发掘的古陶瓷遗址地,由于玉溪窑青花类型丰富,发现年代最早,因此声名远播,一直是云南青花的典型代表,许多学者将云南青花统称‘玉溪窑’或‘玉溪窑系’。”云南省著名陶瓷艺术家、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陶瓷委员会主任吴白雨教授在其专著《云南青花瓷的工艺与绘画研究》中明确提出。

“玉溪窑址的发现,证明云南是除景德镇外烧制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地区。在景德镇元青花的基础上,玉溪青花融合了当地多民族的艺术结晶。在质朴审美观的影响下,玉溪窑创烧出了特有的青花瓷。器型方面也因要满足当地人们的火葬需求而大量烧制青花火葬罐。纹饰方面在继承中也有所发展,创造性地使用了‘琼楼玉宇图’‘雁翔图’‘龟背锦图’等独特纹饰。玉溪青花已成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缩影,展现了玉溪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古代匠人卓越的创造力,是认识和解读云南陶瓷及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窗口。”红塔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区博物馆馆长白光祥说。

遗憾的是,受景德镇青花瓷的强势冲击,至明末,玉溪窑青花瓷的生产逐渐衰落,并最终被颜色釉取代,约在明末清初,玉溪窑停烧,转到研和王家山窑烧制。

6

青花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子强介绍其作品《瓦猫》。

青花复烧:尘封百年的窑火绽放时代华彩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泰敏曾任玉溪市博物馆馆长,20余年来一直沉浸于玉溪窑青花瓷的研究中。“每一次或远或近触摸玉溪窑青花瓷,我都深陷于它的古朴、自然而不可自拔。在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上,聪慧的祖先早在600多年前就能烧制出这样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青花瓷,我很震撼,也感到非常自豪。”陈泰敏说。

“玉溪窑青花瓷声名远播,国内外陶瓷学者、陶艺家来玉溪考察窑址,都惊叹于玉溪陶瓷文化的精彩,同时又感到深深的遗憾,为什么曾经那么精湛的青花瓷传统烧制技艺现在失传了?中国著名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语重心长地多次嘱托,一定要想办法找回传统烧制技艺,重新烧制玉溪窑青花瓷。”陈泰敏说。

“我深谙这些专家学者的遗憾,一种无法言说的使命感油然而生。2013年初,玉溪窑发展研究中心在原玉溪技师学院成立,致力于恢复玉溪窑青花瓷烧制技艺,由吴白雨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经过半年多反复试烧,40余件明清时期玉溪青花瓷代表作品亮相‘2013玉溪市古玩艺术品博览会’,看到复烧出来的玉溪窑青花瓷散发着古朴、自由、深沉的韵味,大家都振奋不已,古籍里的文物活起来了,大地上的文化活起来了,社会各界也燃起了对玉溪陶瓷产业的发展热情。”陈泰敏说。

2014年,玉溪窑青花瓷烧制技艺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实,玉溪窑的传承和保护一直未曾间断,600多年的窑火铸就了玉溪陶瓷深厚的历史积淀,兼收并蓄的传统滋养了玉溪陶瓷顽强的生命力。1988年,设立玉溪古窑遗址保护和管理单位,在窑址周围修建保护围墙,加盖保护房,玉溪古窑遗址列入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初,云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的刘镇南先生曾在玉溪陶瓷厂指导恢复生产青花瓷,是云南青花复烧的早期尝试;2013年6月,玉溪窑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古陶瓷遗址地。2024年8月8日,玉溪窑址博物馆正式开馆。

“虽然景德镇官窑青花的技艺更为成熟和卓越,但我依然固执地热爱着玉溪窑青花的质朴和温雅,它代表着云南陶瓷共有的特性,不张扬、不奢靡、不极端。”吴白雨在《玉溪窑青花之美》一文中这样写道。他指出,玉溪窑青花是我国陶瓷史、青花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朴实深沉又自由活泼,有着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代表了云南百姓崇尚自由、质朴、和谐的审美情趣。

L_1723515536416918387

 2012年玉溪青花瓷复烧第一批作品之一《鱼藻人物纹青花罐》。

清代诗人龚轼在《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玉溪青花生长在民间的生活常态中,元明时期的玉溪陶工,他们在高原湖泊、河流边,平淡、自由而富有乐趣地生活和劳作着,在玉溪青花的绘画纹饰中,游鱼、水草、牡丹、松枝、绕圈的太阳花、排列有序的蕉叶纹、滚绣球的狮子,这些来自民间生活和理想中的物象,被陶工描画得生机勃勃且充满健康豪迈。这种朴素、原本的生活态度,正是我们追求的诗和远方。

活化利用:让玉溪窑青花瓷融入现代生活

2024年7月24日,玉溪青花街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中国-南亚博览会外媒记者及海外传播官参访团一行专程到玉溪窑青花艺术馆访问。玉溪窑青花艺术馆馆长赵勇热情接待,并向客人介绍玉溪窑青花瓷。

这座深藏在玉溪青花街深处的艺术馆,是中国第一个玉溪窑元明青花瓷私人博物馆,收藏了从元末至明代的玉溪窑青花各种器型、风格、画风、题材的藏品500余件。

2019年,我市以“青花”命名的首个文旅业态街区启动建设,2020年3月正式开街运营。拥有600余年历史的玉溪青花瓷文化被注入到现代商业中,传统文化和时尚潮流在青花街碰撞出别具一格的独特魅力。无论街名中的“青花”二字,还是街边店铺里各式各样的青花茶具、花瓶、摆件等,处处彰显出这里极具特色的文化韵味和青花瓷主题。玉溪窑青花瓷为城市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塑造了全新的文旅形象。

玉溪青花街中的玉溪窑青花艺术馆是2021年4月由赵勇投资创建,常年免费向社会各界开放,现已成为玉溪青花街的文化坐标。“倾尽所有,穷极一生,只为把玉溪窑元明青花器物留在故土,竭尽全力讲好玉溪窑青花故事,让更多人了解玉溪青花,观赏这600多年的青蓝芳华,留住我们的文化根脉。”赵勇说。

除了玉溪窑青花艺术馆外,迄今为止,玉溪有青花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3名,有致力于推动玉溪青花瓷文创产业、非遗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陶瓷协会,有会员单位24家,有个人会员107人,玉溪窑青花瓷在文物活化利用的道路上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穿过幽静的林间小道,就到了一个开阔的场地,一场细雨润泽了青砖黛瓦,这里就是位于北山国有林场的玉之陶文创基地。青花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光林边沏茶边向记者介绍:“在已恢复的玉溪窑烧制技艺基础上,玉之陶提取玉溪窑青花瓷的文化元素,生产具有玉溪窑青花特色的各式茶器,不断突破传统,追求多样化,使产品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市场需要。通过线上直播,打开了国内外市场,具有云南特色元素的玉溪窑青花瓷器成为爆款,产品供不应求。年轻人与玉溪窑青花瓷的双向奔赴,展现着玉溪窑青花瓷传承与弘扬的生动实践。”

在瓦窑社区4组一幢普通的民房里,是青花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滕东村的“窑之村”工作坊,一楼是展厅,窑炉建在楼顶,滕家世代均在瓦窑从事制陶业,到滕东村已是第四代了,他擅长把生活中所见的事物运用到自己的创意中,他制作的陶瓷腰鼓、陶瓷小提琴独具匠心,其作品被省内外人士收藏。

7

   游客参观玉溪窑青花艺术馆。

正是这一代代制陶人和制陶企业的倾心坚守,让玉溪窑青花瓷烧制技艺得以和时代需要相结合,让玉溪窑薪火复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如何使玉溪窑青花瓷这张文化名片“活起来”并传承下去?陈泰敏说,最重要的是升华,要让产品拥有更多、更丰富的内涵,在系列化生产过程中,更完美地呈现出玉溪窑的文化属性和艺术特征。产品要创新,技术要突破,工艺要精湛。还要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上实现突破,加强品牌塑造,讲好青花故事。

“玉溪窑址博物馆太赞了,环抱在青山绿水间,展厅沿山而建,服务设施极好,旅游体验也很好。”市博物馆副馆长王溪说,下一步将继续挖掘、激活传统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玉溪博物馆群建设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从泥土中脱胎,在窑火中淬炼。600年“青花路”,留下的不仅是天青色的记忆,更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古与今。从时光深处走来的玉溪窑青花瓷,虽然曾经失落,但现在涅槃重生,未来必将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壮阔事业中,绚丽绽放,洋溢出愈来愈浓厚的青春气息。(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陆合春  实习生 薛瑞媛 钟千惠 文/图

10

玉溪窑址博物馆开馆后,社会各界人士前往参观。

短  评

让百年窑火生生不息

□ 无逸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在林林总总的文化遗产中,陶瓷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是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符号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致贺信中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玉溪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履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治责任,玉溪窑址的保护利用和玉溪窑址博物馆开馆,是我市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定文化自信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体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要让百年窑火永燃不熄,就要让传统技艺赓续不断。要把准文脉,实现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传承在技更在人,要不遗余力强化青花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代代传承,就是最好的保护。不仅要一辈子做好这件事,还要一代一代接力干、发扬光大,这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

越传承、保护,越能留存底蕴;越创新、包容,越能释放魅力。近年来,玉溪窑青花瓷正不断突破传统,追求产品多样化、审美多元化,具有云南特色元素的玉溪窑青花瓷正在成为市场新宠。随着遗产保护与活化项目逐渐建成,要吸引一批年轻人、艺术家、创客慕名而来,激发出更富现代气息的产业创新。

熊熊的窑火,见证匠心传承;文化的融合,幻化窑变般的惊喜。穿越古今的玉溪窑青花瓷犹如一棵古树,在厚重的泥土里抽出新枝。从历史中挖掘价值,在传承中孕育生机,当古老的陶瓷文化不断被“活化”,文化自信的窑火必能越燃越旺。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曾梦琪   审核:陶晓兰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