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玉溪史话
  3. 正文

人文地理|曼便,哀牢古道上的花腰傣村落

曼便是哀牢山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但细细探寻,记者发现这个村子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奇闻轶事。原来,这里不仅是新平县水塘镇最边远的花腰傣村子,也是一个古老的村子;这里不仅有哀牢古道,还有数百年前的古桥;不仅有神秘莫测的“猫猫舞”“跳月亮”,还有新平历史人物刀勒岩莫和尉迟文征的传说。

10月初,记者来到新平县水塘镇与者竜乡交界处的曼便村,同行的新平本地人任永坤告诉记者,从漠沙、戛洒至水塘 100平方公里狭长的河谷地带居住着花腰傣,而曼便就是沿戛洒江而上最为边远的花腰傣村子。进入村子,可感受这里的山水田园、花腰风情、密林古道、碧水奔流。据村里老人说,曼便在傣语里是“贤者居住过的地方”。可见这个神秘的村庄,古时曾有花腰傣的世外高人在此诞生、生活过。

“猫猫舞”与“跳月亮”

曼便村的“猫猫舞”“跳月亮”是花腰傣民族文化中的精华。

任永坤介绍,“猫猫舞”“跳月亮”与傣族名人刀勒岩莫有关。他在晚清时期不知何故流落于此,创编出“猫猫舞”与“跳月亮”。相传某年连降暴雨,傣乡各村都遭受了水灾,妖龙乘水势来到洞岗河畔的曼便村作乱。全村人惊恐万状,纷纷逃匿,只有刀勒岩莫挺身而出,战退妖龙,保境安民,从此他成为傣乡的“圣者”。由于他的声望高,南靖大都督刀成义请他加入傣军,并封他为军师。后来李文学、刀成义的起义军兵败,刀勒岩莫隐入哀牢山老林,不知所终。

“猫猫舞”亦称“跳老虎头”,舞蹈由8至9人表演,道具有连枷、双刀、木棒,乐器有鼓、铓、钹等,共分24个套路,跳起来粗犷豪放、刚柔并济,武技与艺术融为一体。

“跳月亮”一般在中秋前后的月明之际举行,当地花腰傣人亦称“请月亮神”。此舞在当地雅摩(族中祭师)摇铃祈祷声中,由数名男女撑伞而跳,舞者在或紧或慢的祈祷声中,撑伞跳跃狂舞,使人观之神秘感十足。

古道上歇脚之地

有一条发源于哀牢主峰大磨岩的河流——洞岗河从曼便村前不远的地方流过,横跨河流的是一座数百年的石拱桥,连接石拱桥的即隐没林中的哀牢古道。这条古道原来是哀牢山茶马古道其中一条支线。

传说为尉迟文征于数百年前所建的洞岗河石拱桥。

传说为尉迟文征于数百年前所建的洞岗河石拱桥。

据史料记载,哀牢山茶马古道,一条越过哀牢山至普洱通往远方;一条经金山垭口、十八道河至此,通往南安州再至大理。当时古道人来车往、热闹非凡,而曼便地处凤翥(今者竜)经斗门至戛洒的要道,清末名将尉迟崇焕率家族马队来往于古道,常在曼便歇脚吃饭。久而久之,此地便成为古道驿站和尉迟家族的屯兵之地。在尉迟崇焕与李文学起义军的战斗中,曼便就成为前线物资供应的中转站。尉迟崇焕命其部将李顺成率兵驻守此地,曼便成为深山中的要塞,曾经繁荣一时。如今曼便仅有流淌的河水、破旧的古桥、悠悠的密林,早年的热闹与繁荣,早被雨打风吹去。    

这座古桥没有建桥碑记,只有传说,据说是者竜尉迟家族的祖先尉迟文征所建。

尉迟家族事迹

据《新平康熙县志》记载,尉迟文征是尉迟子文的儿子,祖籍江西,居住在新化州斗门乡。他们父子智勇过人,堪称英雄。明朝万历年间,土匪胡仁等人叛乱,尉迟子文父子率领百姓勇擒匪首,把他押送到新化州府。上级任命尉迟子文为武官,承担守土安民的职责。此时,南安州被土匪攻破,知州大人潜逃,土匪夺走州印,绑走知州的大公子。当土匪途经斗门乡的时候,尉迟子文巧施妙计夺回州印和大公子,并把大公子护送回家。黔国公沐氏知道此事后,奖给他一块大匾,以示勉励,并加授都司佥书职务。数年后,又有土匪作乱,尉迟子文率领乡上团练拼杀,被土匪杀害,时年七十岁。上级又任命其子尉迟文征为都司,设营防范,共同抗匪。无奈土匪又到其他地方打劫,尉迟文征随官兵出征,误中埋伏,被乱箭射伤,落入贼手,后被贼人杀害。到了崇祯末年,尉迟文征的次子在与土匪作战中因出征有功,被追授为副将。

至于尉迟文征于何时建石桥,因无碑记,暂时无考。新平彝族学者聂鲁生前曾在一本彝文古籍中读到过洞岗河桥的记载,可惜聂老先生还没有翻译成汉文便仙逝,今已无从查考。在距石桥数十米远的地方,有一块一人多高的坚硬岩石,酷似一张历经沧桑、面带微笑的老人脸:它隆起的额头,像一位老寿星;两只眼睛半眯半闭,似笑非笑;硕大的鼻子,微张的嘴巴,像是要说出久已埋藏心底的话来。(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饶平 文/图)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刘玉霞   审核:张志云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