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节的气候特点为寒与燥。因此,在日常养生方面,应以强身御寒、温煦润燥为重点。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主任医师韩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霜降以后随着气温的降低,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需关注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外出时可佩戴帽子、围巾、手套,并可穿着稍长些的衣物,以抵御风寒侵袭。需要注意的是,气温骤降时,寒邪凝滞关节,使得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所以霜降后要格外重视关节的保暖。对于老年人或本身患有关节炎的人群,可佩戴护膝、护腰等佩具,不仅具有保暖作用,还可以在运动时起到稳定关节、加固韧带、保护肌肉等功能。
“加强体育活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可减少疾病的发生。”韩娟表示,晨练健身有利于人体升发阳气,但避免过早,建议待太阳完全升起,气温稍有回升时进行。另外,因霜降后气温下降,人体血液循环变差,关节柔韧性减弱,在活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一般以10至15分钟为宜,身体热感上升或微有汗出的感觉即可。在活动结束后,也应进行适当的整理活动,调节放松,可以使身体更好地恢复并减轻疲劳。
韩娟指出,霜降之时,秋燥更加明显,人体易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鼻干唇燥、皮肤干裂、便秘等情况。日常饮食不要因为外界气温较低而开始进食辛热燥烈的食物,应多吃温煦润燥、气平味淡、作用和缓的食品,以汤类、粥类最为适宜,如小米南瓜粥、莲子百合粥、枸杞银耳粥、莲藕排骨汤等。
“生活要规律有节,早睡早起,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韩娟提示,晚秋时节万物凋敝,又逢肺金当令,五志在“悲”,易引人忧思悲伤。如果调节不当,可能会出现或加重抑郁消沉等心理状态。建议经常参加让自身放松减压的有益娱乐活动,如唱歌、画画、旅行等。(陈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