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题:乳腺癌防治月:你关心的乳腺癌防治问题看这里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徐鹏航、董瑞丰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0月确定为乳腺癌防治月。乳腺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被称为“红颜杀手”。
乳腺癌有哪些高危因素,能否针对性预防?女性如何进行定期自我检查,有哪些筛查建议?新华社记者连线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专家,解答广大女性的疑问。
一问:什么是乳腺癌,危害几何?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孙强:乳腺癌是指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疾病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统计,2022年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数为35.72万例,在女性癌症中仅次于肺癌,占癌症新发病例数的15.6%。乳腺癌已成为威胁中国女性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二问:乳腺癌有哪些高危因素,能否针对性预防?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周易冬:乳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固有因素和可控因素。固有因素是与生俱来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等。
而可控因素包括:长期抽烟喝酒、高动物脂肪饮食、肥胖、睡眠不足、长期情绪不良等。长期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或保健品,也可能增加患病几率,如长期口服避孕药等。
实现针对性预防,建议做到“固有因素加强认知,可控因素加强干预”。
当家族中出现多位乳腺癌患者时,建议尽早开始乳腺定期检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进一步降低个体风险,如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锻炼,避免熬夜,舒缓心理压力,不抽烟、不酗酒等。这些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风险。
三问:女性如何进行定期自我检查,有哪些筛查建议?
周易冬: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就自检而言,建议最好在月经结束后7至10天自我检查,用中指和食指的指腹触摸整个乳房,轻轻地触摸皮肤下的任何肿块或变化。触诊后可以对照镜子,检查两个乳房是否有形状或轮廓的任何改变,包括乳头溢液、凹陷或乳房皮肤是否凹陷、水肿、发红等。
就筛查而言,建议40岁及以上女性要每年进行乳腺癌筛查,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提前至35岁甚至更早。
四问:什么是乳腺巨大肿瘤,能手术切除吗?
孙强:目前对于乳腺巨大肿瘤没有明确定义,但一般可将“直径5cm”作为“巨大”的起始门槛,对乳腺外观、生活质量、社会心理有较大影响。
乳腺巨大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对于乳腺巨大良性肿瘤,外科手术需要兼顾完整切除和术后美观。对于乳腺巨大恶性肿瘤,外科医生需结合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评估判断是否可以进行手术。如果确为“不可手术”,应给予新辅助治疗;如果能够争取“可手术”,应尽量手术完整切除。
需要提醒的是,如发现乳腺出现肿瘤,要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不可听信偏方,延误治疗,导致肿瘤长大。而对于已经有乳腺巨大肿瘤的患者,也不要感到绝望,仍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并通过小切口手术、乳房再造等达到术后美观的效果。
五问:乳腺癌到底会不会“遗传”?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癌遗传咨询门诊副主任医师黄欣:乳腺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遗传因素在其中扮演着相当关键的角色。众多科学研究表明,约5%至10%的乳腺癌病例与遗传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其中,BRCA1和BRCA2这两个基因的突变,堪称是导致遗传性乳腺癌的“罪魁祸首”。一旦它们出现“故障”,即发生突变,癌细胞便有了可乘之机。
需要注意的是,基因检测具备高度的复杂性、严肃性,必须在尊重伦理的前提下进行,正确解读基因检测报告。基因突变的家系验证要在男女亲属中同时进行。通过科学的遗传咨询和生育管理,可以降低患癌风险,保护下一代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