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时政
  3. 正文

《云岭之窗》关注玉溪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日

《云岭之窗》杂志刊文——

《厚植科创沃土 玉溪“新”意盎然》

关注玉溪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QQ20241126-170212

厚植科创沃土 玉溪“新”意盎然

中共玉溪市委 玉溪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玉溪市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统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持续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2018年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所辖通海县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并分别于2021年、2022年顺利通过评估,成为同时拥有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创新型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个国家级荣誉的城市,探索出了一条西部欠发达地区科技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玉溪路径”。全市创新能力指数由2020年的19.99提升到2023年的29.88,年均增长14.3%,科技创新已成为玉溪的鲜明标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1

玉溪高新区航拍。 李冉/摄

整合资源强支撑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着力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发源地和主力军。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把研发投入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抓手,整合市、县两级财政科技资金,完善奖补机制,做实研发政策指导服务,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实现较快增长。2022年,全市研发投入达31.77亿元,较2018年的14.81亿元增长114.52%,投入强度达1.26%,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均居全省第3位,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居全省第1位。2023年,全市研发投入上报达48.44亿元、同比增长22.26%。积极搭建科技金融供需交流平台,建立科技型企业融资“白名单”,全市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达132.8亿元,贷款户数343户,实现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有贷户数持续增长。

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坚持把平台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载体,在优化布局、打造标杆、提升能级等方面持续攻坚,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众创空间3个、省级众创空间8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累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36个、云南实验室玉溪分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3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

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坚持任务牵引、产业需求导向,加大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创新力度,一体化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目前,全市62项科研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2020年以来,25户科技型企业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目35项,获国家和省级财政支持超1亿元。2023年度玉溪市单位及企业主持或参与完成的9项科技成果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

20241126_165705_002

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技人员在研发平台上进行疫苗研发测试。玉溪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科技赋能兴产业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精准赋能优势产业。立足玉溪生物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构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2023年,玉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全国16个生物医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沃森生物成功入选云南省非公企业100强,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泰国上市,沃森mRNA疫苗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纳入紧急使用,维和药业、赛灵药业、健坤生物等逐渐成为优势特色品牌,全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43.02亿元,新的增长点正加快形成。

高效赋能重点产业。围绕“两壮两新”重点产业,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以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发展。推动云南烨阳新能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高校搭建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研发服务平台,促进新能源电池领域应用性、前瞻性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围绕全产业链打造绿色钢铁新动能,推动云南玉溪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云南玉昆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整合国内相关科研力量为“云南绿色钢城”建设注入科技新动能。

持续赋能乡村振兴。以玉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抓手,探索形成“党组织+科技+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一批创新发展模式。全市获立项实施省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1个、科技创新村5个。加强“星创天地”等平台建设,累计认定国家级“星创天地”2个、省级“星创天地”6个;提升科技特派员(团)服务乡村振兴能级,共有通海蔬菜、易门食用菌等省级科技特派团8个,科技特派员977人。

3

俯瞰云南绿色钢城。曾永洪/摄

成果转化增效益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链条服务,推动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建成玉溪市技术市场线上交易平台,汇集科技成果和专利成果2900余件、企业技术需求1200余项。精准指导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的2.86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30.98亿元、增长9.83倍,受到科技部火炬中心表扬。

提升开放合作质效。不断扩大科技创新“朋友圈”,与51所国内外高校院所和30家科技型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76项,投入科研经费3.85亿元,引入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有效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生成应用。

推动创新主体培育。建立“小微—科小—高新”和“科小—创小—小巨人”创新主体梯次培育机制,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截至2023年,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16户、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476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户、创新型中小企业135户。全市每万户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科技型企业拥有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4

云南太标集团以智赋能,建成“一人多机”自动化铸件加工生产线。 曾永洪/摄

要素保障优环境

持续深化要素保障,优化科技创新开放环境,强化人才政策供给,加大科技人才培引力度,涵养科技创新良好生态。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出台《集聚创新资源加快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实施资源集聚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创新驱动力“五大提升行动”,推动科技政策落实落地。聚焦优化区域创新资源,制定《玉溪市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着力营造“减负松绑、放权赋能、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技创新制度环境,旗帜鲜明支持研发主体多样化、经费来源多样化、科研选题多样化、技术路线多样化。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紧扣“产才融合”主线,深入实施“兴玉人才支持计划”,打造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本土科技人才队伍、技术经纪人队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认定各类国家级创新人才8人、省级创新人才63人、省级创新团队4个、“兴玉英才支持计划”创新创业团队18个。2021年至2023年全市省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人才累计获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45项、其他科研项目立项112项。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引导各类科技人才积极投身发明创造,实现全市发明专利有效量1425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有效量6.33件,高价值发明专利577件,各项指标均居全省第2位。全市各类创新平台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285件。持续加大全社会科普力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提高至10.6%,居全省第2位。

玉溪市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科技创新工作全过程,深入实施研发投入提升行动,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深化科技开放合作、强化科技项目管理、加快科技企业培育和科技人才引优育强,以有力举措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级,为建设科技强省贡献玉溪力量。

编辑:张志云   审核:刘燕   终审: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