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理论与实践
  3. 正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塑造玉溪发展新动能

玉溪市科学技术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为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推动玉溪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市科技局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要求,坚持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玉溪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生态,积极探索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聚焦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一是完善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云南省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20条措施》,强化政策落实跟踪问效,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鼓励科研院所建立更加符合科研规律的管理制度,扩大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科研工作自主权。整合科创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政策体系上下贯通、资源统筹全域协同的大科创一体化格局,聚焦重点领域推动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加强新时代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弘扬科学精神,落实云南省科技创新容错纠错相关规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合理容错、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

二是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水平。通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研发导向激励机制等举措,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社会力量投入创新的积极性,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动员企业申报研发投入奖补,全力做好企业项目申报指导和审核工作,加快建设科技强市。深入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落实省级研发经费投入奖补政策,强化以研发经费投入为导向的科技资源配置理念,综合利用政策、资金、平台等多元化手段持续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

三是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制造业全产业链,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集成配套的企业资源清单,以高校院所和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为主体的创新资源清单,以制约产业发展问题为重点的关键核心技术清单,联合各方力量凝练重大项目。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产业创新机制

一是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抢抓省级财政大力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政策机遇,提高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围绕玉溪在疫苗、稀贵金属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方面的优势,推动云南实验室在玉溪设立分中心和科研基地。聚焦重点产业,通过“一院一策”的方式,吸引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发挥地方高校人才优势和学科特色,联合具有应用基础研究能力的骨干企业申报建设省重点实验室。聚焦生物医药、数控机床、数字产品、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鼓励支持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组建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二是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积极构建“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推进科技型初创企业“育苗”行动,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规模和质量,支持企业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其对技术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邀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家以集中咨询和现场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三轮次“一对一”咨询。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

三是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按产业发展重大需求部署创新链的科研运行机制和政策导向,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数智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开展智能制造、数字工厂、工业互联网等应用示范,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赋能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环保等产业,开展集成创新和联合攻关,加快一批应用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鼓励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卫星应用、低空经济、氢能及储能等领域前瞻性布局科技创新平台,打造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策源地。

集聚优势创新资源,构建协调的配置机制

一是积极申报科技项目。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营造“减负松绑、放权赋能、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制定出台《科技计划项目自筹经费管理办法》,坚持“创新不问出身,项目跟着需求走”,充分尊重和保障各类别、各层次、各领域创新主体的项目需求和科研自主权,旗帜鲜明地支持研发主体多样化、经费来源多样化、科研选题多样化、技术路线多样化。

二是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提升科技服务业总体水平。支持在玉溪高新区等技术需求密集区,引入一批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等领域的优质专业服务机构,形成跨领域、全过程的科技服务集群。积极参加云南省“彩云汇”创新创业大赛省外“赛事招商”宣传推介,创新招商推介工作模式,开展“批量招小”工作。

三是优化科技资金配置。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建立科技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加快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制度落实、科技保险险种推广以及科技创新券的运用,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多元化、全方位、接力式金融支撑。着力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省科技厅专项资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积极推动重点科技项目落地见效。

聚焦科技惠民,激发改革创新活力

一是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一步强化“星创天地”的平台支撑,认真落实“强龙头、抓项目、建平台、育人才、解难题、创名牌”工作举措,全力推动科技人才落地、科技成果落地和科技服务落地乡村,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重点推动形成一批“党组织+科技+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创新发展模式。聚焦推进“三湖”流域全面绿色有机、打造高端水果基地、全产业链提升蔬菜产业、打造精品“云花”产区等方面,积极争取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村)建设项目,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应用示范,为玉溪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破局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是积极培养引进创新人才。深入实施“兴玉英才支持计划”。集中优势资源培养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支持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技术难题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创新实践中培引一批创新型企业家、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加强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深耕专业领域,领衔承担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任务。

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完善薪酬福利、购房补贴、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增加人才保障性住房供给。推进完善向产业链重点企业下放职称自主评审权,赋予“链主”企业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权工作。坚持把实际需求作为人才引进的首要原则,精准摸清人才需求状况,借力各方在人才链接、引进等方面优势,拓宽引才聚才渠道。推进产教融合,布局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竞赛集训基地,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改革创新提升能级

一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建设。加强县(市、区)科技成果转化基础能力建设,引导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健全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团等方式,为市场主体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收集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科研院所成果信息,重点培育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纪人。支持技术经纪人(机构)推动市内外科研成果在玉溪转化、取得经济效益。

二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激励政策,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以科技副总及产业导师选聘为抓手,鼓励科技人员按规定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增强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和承接成果转化能力。支持企业申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强化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探索建立市内技术吸纳方技术合同登记备案激励机制。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工程。完善玉溪市技术市场,搭建“1个市级技术交易服务平台+9个县(市、区)技术交易窗口”,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交易活动,畅通科技成果供需双方对接和互动通道。围绕玉溪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需求,推进重点产业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挥高新区、科技园区、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主阵地作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试点示范。

推动对外科技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机制

一是深化国内科技合作,强化“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协同创新,打造“科技入玉”升级版。支持市内“链主”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在玉建设创新联合体,支持市内企事业单位借助发达地区创新资源优势建设“人才飞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实用技术培训、先进技术示范、创新创业孵化等,支持在玉溪工作的外国专家申报国家级、省级人才计划专项、科技计划专项。全力推进“双招双引”工作,大力招引优质外资项目,加速汇聚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

二是夯实公共科技服务基础。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升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围绕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导科技服务机构申请加入省级科技创新券科技服务机构(收券机构)名单,为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保障。落实云南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工作相关要求,推动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和数据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建设的科研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刘玉霞   审核:张志云   终审: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