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头条
  3. 正文

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玉溪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激发创新动力

7

云南鼎能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试生产线。(资料图)

6

易门铜业有限公司与中铝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举行联合建立研发中心揭牌仪式。 (资料图)

5

中烟施伟策(云南)再造烟叶有限公司科技人员在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内进行产品研发实验。 (资料图)

玉溪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34.47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为1.34%,呈现规模持续扩大,强度再创新高的态势。

解读2023年玉溪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看到的是全市上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巩固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市能级,紧扣“两壮两新”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不断完善支持和鼓励增加科研投入政策措施,保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政策精准发力推动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是衡量地区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国际通用指标,反映一个地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水平,是体现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玉溪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仲薇薇介绍,自玉溪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将着力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立足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抓实重点企业,强化运行监测,精准发力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快速增长。

全市立足贯彻落实云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制定实施集聚创新资源加快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系列行动,不断完善强化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的政策支撑体系。大力实施《玉溪市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压实主体责任,强化运行监测,持续强化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的工作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政策工具撬动作用,积极争取省级研发经费投入奖补资金,引导和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推动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惠企政策,营造企业创新发展良好环境;切实加强服务指导,规范研发经费投入归集,实现研发经费投入上报企业数和通过率双提升。

企业成为拉动研发投入增长主力军

仲薇薇介绍,继2022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首次迈上30亿元台阶之后,2023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34.47亿元,比上年增长8.47%。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省的比重达9.94%,总量位居全省第三。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为1.34%,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9个百分点。

在2023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中,企业研发经费投入32.16亿元,占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的93.3%,比上年增长7.9%,对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贡献率达87.2%,其中“四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的93.1%。全市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31.9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科研机构的企业数占比达39.5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63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企业成为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重要主体,规模以上企业成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主力军。

与此同时,2023年,全市高校、科研机构研发经费投入快速增长。全市高校研发经费投入比上年增长121.6%,科研机构研发经费投入比上年增长15.7%。

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云南玉溪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段有华介绍,2018年至2023年,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5.1亿元,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36项,年均投入研发经费2.52亿元。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使企业2023年吨钢综合能耗较2018年下降13%;吨钢电耗下降3%;吨钢水耗下降20%,为企业注入了建设绿色、高端、智能现代钢铁工业基地的新动能。

持续增长的研发经费投入,有力支撑了企业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玉溪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主任王亚斌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工业企业累计建设8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10个企业技术中心,以及14个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云南实验室玉溪分中心。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为企业聚集创新资源,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持续增长的研发经费投入,为各类创新主体实施科研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供了有力保障。从研发量产我国首款、全球第二款获批上市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到填补国内铂族金属分离富集提纯技术行业空白,打破国外企业对高端贵金属催化剂的高价垄断,再到国内首家研发量产合金化铸造贝氏体大型半自磨机耐磨衬板……随着一批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瓶颈的成功突破和转化应用,随着一批企业数智赋能步伐的加快,以“两壮两新”产业为重点的“玉溪制造”向新而行步履铿锵。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产出效率达到2.13%,较2022年提升0.15个百分点。其中,红塔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产出效率达2.9%,成为全市领跑者。全市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共实施846项新产品开发项目,同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500.91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7.1%,增幅高于全部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9.3个百分点。

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易门铜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伏彦雄介绍,在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的支撑下,企业构建起人才成长通道,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50.3%。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持续开展复杂铜资源高效清洁开发利用世界性难题攻关并实现该技术体系的国内首创和国际领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自2019年以来累计实现277.83万吨复杂铜精矿的清洁利用,节能超过5.54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27.22万吨,企业因此入列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玉溪市科技局工业科技与高新技术科科长李楠认为,通过持续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有力支撑了全市创新主体梯度培育。截至目前,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16户,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476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3户、创新型中小企业183户。全市万户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各类创新主体拥有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各类创新主体成为全市加快推进“两壮两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玉溪市科技局创新体系建设与政策法规科科长薛牛认为,通过持续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有力推动了全市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认定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8人,培养和引进省级“两类”人才49人,省级创新团队4个,认定省级科技副总8人,累计培养市级中青年科技带头人304人,累计认定云南省科技特派员977人、云南省科技特派团8个。全市人才总量36.13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口比重位居全省第三,人才贡献率位居全省第二。 

同时,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为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级提供了有力支撑。2023年,全市创新能力指数达29.98,比2021年提升5.9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03件,技术合同成交额30.98亿元,均居全省第二。(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唐雯霖)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王雪峰   审核:刘燕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