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4年,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拿出更多有温度、见实效的举措,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日,《玉溪日报》记者兵分多路,深入社会救助管理机构、养老服务场所、广大社区开展体验式采访,探寻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改革举措和暖心变化。从今日起,《社会·民生》将持续推出“民生实事暖人心”系列报道,向您讲述身边的暖心事。
工作人员在清点救助物资。
“你好,明天要降温了,我们给你送点防寒保暖的棉被和毛毯过来。”12月13日上午9点,在玉溪中心城区红塔大道下段、昆玉高速公路入口处的天桥下,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唐伟一边热情地与临时遇困人员王某打招呼,一边将棉衣、棉被等御寒物资和牛奶、饼干、面包等救助食品递给他。
市气象台发布的消息称,预计本周将迎两次降温。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预警提示,让社会公众增强防灾避险意识,注意防寒保暖。
为应对寒潮,市救助管理站联合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密切联系市慈善总会,广泛发动市阳光零柒陆志愿者协会、市保险行业协会、市暖暖公益协会、市辰信职业培训学校、红塔区六尺公益协会等全市各级各类社会组织以及爱心志愿者,共同开展以“温暖玉溪·全程救助”为主题的“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这是我市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冬天,为切实保障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确保他们能够安全过冬,民政部下发通知,明确从2024年11月5日至2025年3月15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以下简称“专项救助行动”)。按照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的统一部署,我市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有序高效开展专项救助行动。
工作人员为群众办理救助手续。
王某介绍,他今年61岁,未婚,2005年从云南省红河州一企业退职后,便独自一人流浪。“我从小与父母关系不好,奶奶把我带大,在企业工作的20年间我只与父母一起过了两次春节。”在一阵面对面的亲切交谈后,王某向记者和救助站工作人员谈及他独自流浪的原因——与父母不和。
“王大哥,您现在的年纪算老年人了,如果回到户籍地可以享受到国家的救助政策,您可以尝试回家!”救助站工作人员董宗旺诚恳地给出建议。“也许将来我会回家,但目前我还不想回去,我在玉溪挺好的。”王某说。
在当天上午的街面排查中,几名与王某情况相似的流浪人员都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怀。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蔡呈介绍,出于各种原因,有极少数人选择背井离乡,在城市中流浪。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市救助管理站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流浪乞讨的临时遇困人员进行拉网式、地毯式全面排查,开展劝导返乡、心理关爱等工作,并建立台账详细记录受助人员的个人信息等资料,确保他们能够安全过冬。
根据天气情况对重点人群实施街面排查,是专项救助行动开展以来实施的一种方式。据介绍,市救助管理站对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救急难”的工作要求,不断织密织牢救助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福利彩票销售站点、社区服务中心(站)等场所,全面扩大救助服务范围,并动员有关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以及环卫工人、公交出租车司机、快递员、夜间安保人员、沿街商铺店员等,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发现报告、街面劝导和应急救助服务。
12月12日中午,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普钰涵边查阅近期救助台账边介绍,近期,市救助管理站每周救助的人数约为13名,其中对部分疑似精神障碍、年迈体弱、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等困难群众,或是其他州(市)救助站护送来的受助者,市救助管理站还会安排车辆和人员将其护送回户籍地。
记者采访时恰好遇到3名受助对象正在办理救助登记,其中一名患有精神障碍的男性老年人由派出所送到市救助站,在市救助站接受救助后将被护送回他的家乡峨山县化念镇。另外两名由昆明市救助站护送来的受助者,午饭后将安排车辆分别护送至普洱市和文山州。
“前几天,一名没找到工作的50岁昭通籍男子来到市救助站求助,我们为他提供了8天的免费食宿,第9天这名男子找到工作后才离开。”蔡呈介绍,“我们坚持为每名遇到临时困难的受助者提供舒心、贴心、真心、精心、倾心的服务,也包括为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和被家暴的妇女儿童提供庇护。”
今年1月1日至12月12日,市救助管理站累计救助临时遇困人员455名,其中272名被护送回户籍地。(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白诚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