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图片
  3. 正文

高歌一曲入云霄

——滇南彝族四大腔传承现状调查(通海里山篇)

五山腔是滇南彝族四大腔(包括山药腔、五山腔、海菜腔、四腔)之一,因乐段结构由五个腔口演唱三句唱词,故又名五三腔。又因其音调较为高亢,也称“高腔”“挣命腔”,主要流传于通海县里山乡大黑冲一带,辐射到高大乡,以及华宁县、建水县、石屏县的部分村寨。

12月初,记者一行来到大黑冲村,采访了五山腔非遗传承人李忠义、李学义、李翠萍和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代英。五山腔旋律优美、音调高亢、乐句音域婉转、悦耳动听。其高亢雄浑的音调,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代英说:“五山腔唱词体系庞大,音乐结构多样,演唱方式独特,演唱程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展示了彝族民间音乐的较高水平。”

山清水秀的大黑冲村小荒田小组。

山清水秀的大黑冲村小荒田小组。

高亢激扬,婉转动听

“河中泉水清又清,小妹洗衣在河边。唱个小曲丢过去,小妹听听给有心……”记者走进大黑冲时,就听到一位男子高亢激扬的歌声。

接着是一位妇女婉转动听地唱道:“哥是树来妹是藤,藤缠树来才叫亲。妹要有心泼泼水,哥在水中也欢心……”其曲调旋律高亢明亮,婉转悦耳,节奏舒展,自由大方。

李忠义自豪地说:“他们唱的是五山腔中比较感人的《找阿妹》。在我们大黑冲,随便拉出一个人来都能唱几句五山腔。”

dnyz

李学义(左一)与李翠萍(左二)和殷雄艳(左三)在用五山腔对歌。

自古以来,大黑冲彝族聂苏支系的村民能歌善舞,唱山歌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无论是上山砍柴、下地做活,还是赶街路上、伙伴相聚;无论是男婚女嫁、款待宾客,还是修房建屋、祭日贺节,都能听到欢快朴实、婉转而充满大山气息和乡土风味的歌声。人们通过弹弦唱曲来交流情感,传播文化,广交朋友,增进友谊。

关于五山腔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曲江河北岸有五座山,居住在当地的聂苏村民,自称为“五山人”,演唱的曲子称作五山腔。二是在五山腔的曲体结构中,从拘腔到落腔,各用五种不同音调演唱,白话部分用三个乐句来表达一个意思,也就是“唱了五种腔口,款了三板白话”,故称为五山腔或者五三腔。

李忠义

李忠义

在彝族文艺圈子里,演唱曲子的好坏,是衡量一个人是聪明机灵还是憨厚木讷的重要标志。不会唱曲子的人,社交、情感总不顺畅;反之,能编善唱的歌手,总是能赢得众多伙伴的喜欢。彝族人经常在高耸的大山上或空旷的水边唱曲子,因此,唱歌时有一种“喊”的感觉。五山腔音乐起伏大,高低对比鲜明,拖腔悠长,演唱者往往是真假声结合,过渡巧妙。五山腔音调起得很高,一般嗓音难以驾驭。有时,歌手为了挑逗对方,展示技艺,故意用假声轻轻过渡,忽而又转真嗓行腔,这种演唱方式一般圈子以外的人尤其是未接触过彝族民歌的歌手很难掌握。而且,一些五山腔歌手大量运用虚词以增添趣味性,造成有的曲子“四个字唱一时辰”“八个字唱大半天”的现象。近年来,五山腔影响日益扩大,不光彝族人在传唱,汉族人也在学唱。山里、城里都可以听到它的旋律,犹如一道山珍野味摆上大堂宴席,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五山腔是以月琴伴奏、几乎以清唱来表现的民间声腔艺术。它有着不同的声腔和套曲形式,具有篇幅浩大、结构严谨、曲调深沉、演唱技巧较高、难度较大等特点。由于通海、峨山、华宁、建水、石屏5个县相互毗邻,彝族先民在不断的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融合,你会唱我的,我会唱你的,但各个腔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流传地域和独特魅力,一般人是很难完全学会并领会其精髓的。

李学义认为,由于五山腔的音调高得出奇,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一个寨子里能全面掌握五山腔的就那么两三个人,一般的嗓子根本没法唱,并且五山腔传承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如果不了解,也无法真正把握其神韵。他说:“在种类繁多的声腔艺术里,源于生活的五山腔,以一种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出现在公众和媒体的视野里,它是里山彝族民间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节日庆典、休闲娱乐、重大活动普遍采用的一种唱腔形式,也是滇南彝族聂苏支系村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歌唱艺术。”

李学义

李学义

思绪所至,无所不有

代英认为,五山腔的唱词以男女情感为基础,涉及内容广泛、丰富又极其复杂,无奇不有。演唱的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生产生活等,或者说天上地下、花草树木、眼前看到的、心中想到的,都在唱词中体现出来。如在情感方面的唱词内容就涉及男女相会、赞美羡慕、相互思念、彼此试探、山盟海誓、埋怨叹息、尽情欢乐、离散情绪、彼此祝愿等,思绪所至,无所不有。

五山腔的音乐曲调与当地汉语方言、语调、语法等都非常一致,包括四声音韵、吐字发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情感表现等,都与当地汉语的民间语义紧密结合,从而形成高亢、明亮、流畅、细腻相结合的鲜明艺术特色。由于五山腔艺人的长期实践和不断加工,其旋律的装饰性强,乐句之间衔接自然,富有逻辑,属多段的长歌。

李忠义讲解五山腔如何从里山乡的大黑冲向周边流传。

李忠义讲解五山腔如何从里山乡的大黑冲向周边流传。

为什么当地人如此喜爱五山腔?每当他们唱起五山腔,为什么小小的山村一时间会沸腾起来,达到全民狂欢的盛况?原来,五山腔可以实现相互情感交流,增强民族之间的亲和力。如在“吃火草烟”活动中,男女之间通过装烟、递酒、对唱、帮腔等方式,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还可以利用演唱活动传播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农耕节令、传统习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和信息。

五山腔是彝族人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并世代传唱至今的声腔艺术。它不仅是彝族古老的传统民歌,也是彝族、汉族人民在久远的生活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特别是由若干单曲构成的五山腔大型声乐套曲,其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特点,从侧面充分展示了彝族人民的生活风貌、审美情趣、民族心理素质及性格特征,成为彝族人民精神生活及对外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五山腔美妙的歌声及深邃的内涵,必将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感染力流传于世。”李忠义说。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饶平)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刘玉霞   审核:张志云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