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古生村石碑 资料图
清晨,位于洱海生态廊道下末北村海岸线上的心邸咖啡迎来了第一波“打卡”日出的客人。这家全方位观景“打卡”的咖啡店,每天接待游客3000人次以上,旅游旺季可达5000人次以上。
2017年以来,洱海保护治理逐步由一湖之治转化为流域之治、生态之治。洱海流域的2400多家餐饮和民宿被按下“暂停键”,沿湖1806户居民进行了生态搬迁,并对搬迁区域和原生态系统较差的滩涂地、硬质岸线进行了修复和重新塑造,一条全长129公里的生态廊道将洱海周边的湖滨缓冲带和湿地串联起来,为洱海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并成为市民和游客亲水近水的首选之地。
采收海菜花 罗新才 摄
由于靠近洱海生态廊道,心邸咖啡所在的下末北村的旅游业也被带动起来,发展起了20多家民宿、10多家月租房,村里不少年轻人成了旅游业从业者。心邸咖啡经理张梅家装修了4间月租房,最近迎来了多位来自北京、天津等地的旅居客,人气满满。在太和街道葭蓬村、海东镇文笔村等村子,不少民宿客栈通过增加制作咖啡和西式简餐等经营内容,从单一的住宿业务拓展到了服务廊道游客。
在著名的洱海生态廊道银桥镇磻溪村“S”湾,活跃着80个户外直播点,每天从日出到日落,至少有40名主播在进行直播连线,销售旅游线路、磻溪村民宿酒店、网络租车,每个月的场地营运流水可达40多万元。随着“S”湾在网上的爆红,磻溪村的民宿酒店迅速增长到了400多家、1200多个院子,村里至少有100个私人停车场,40至50家旅拍、餐饮店,老奶奶在廊道上卖气球、编小辫也能赚到不少收入。
十年来,大理州以洱海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转型统揽发展全局,坚决打破“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发展困局,坚持“跳出洱海谋发展、走出流域找拓展”,推动洱海保护治理与全州区域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通过统筹推进空间布局重构、产业体系重建、工业结构重组、经济生态重塑,把良好的生态和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转型发展。
聚焦为洱海流域疏解人口、拓展空间,突出“一体三城”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实施大理、祥云、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三县(市)空间整体规划、基础设施系统化、产业互补化、服务同城化、城镇功能组团化发展,打造“人、产、城”相互协同的新型城镇化。
更多人来大理追寻生活。供图
加速扭转大理市单极支撑的局面,制定实施双核驱动、协同发展战略,把大理市和祥云县作为驱动全州经济发展的“双核”,激活巍山、宾川、鹤庆等县潜力优势,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引擎,推动祥云“滇西一体化产业聚集区”和产城融合新型城市建设成势见效,初步形成了以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祥云经济技术开发区、鹤庆产业园区为主战场的“三园支撑、多点发力”经济发展格局。
在洱海流域内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大健康、绿色生态农业以及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厚植绿色底色,有效提升流域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把好山好水、美食非遗、田园生活变成好产品、必需品、稀缺品,大力推进“旅游+”和“+旅游”多元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时尚旅拍、节庆赛会、体育旅游、康养旅居、研学交流、文旅市集、团建露营、目的地婚礼等新业态。连续两届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落户大理,进一步擦亮了大理“四季户外运动之城”“全域旅游康养之地”金字招牌,洱海生态廊道年接待游客2000多万人次。
截至目前,大理州正常经营的酒店民宿有8952家,从业人员达17万人,仅大理市区内就有超过180家咖啡门店,提供精品咖啡的酒店民宿更是多达1200余家。2024年1月至11月,大理州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0464.12万人次,同比增17.38%;旅游总花费1616.13亿元,同比增7.79%。
云报全媒体记者 秦蒙琳 李丽 段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