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江川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整合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路子。从依托星云湖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河咀社区,到农业水价改革后用上“省心水”的翠峰村,再到以“江川八大碗”宴席享誉全区的三街大食堂,一批现代村办农业服务公司应运而生,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区村办公司经营性收入达1090万元,加速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望海码头,渔船进入星云湖开展鱼类生态调控。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
近年来,玉溪市不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江川区按照“一村一思路、一村一公司”的工作思路,积极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营主体,增强村级组织经济活力。截至2024年底,全区村办公司经营性收入达1090万元,推动实现强企富村、村企共赢。
依托星云湖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2024年12月25日,江川区开渔系列活动举行。
近年来,江川区成立区属国有平台公司承担鱼类生态调控任务,并将产生的收益反哺沿湖村落。位于星云湖南岸的星云街道河咀社区,正是鱼类生态调控的“主力军”。
“我们从最早的时候起就是开渔活动的主力军了,以前开渔节有一半渔民都是河咀的,全村有300多条船。”星云街道河咀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张涛良脸上满是骄傲。他告诉记者,河咀村民大多以捕鱼为生,拥有丰富的捕鱼经验,渔业网具制作技术优势更是突出,每年生产的捕鱼网具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超4000万元。
开渔活动中,渔民们挑着刚刚捕捞上岸的鲜鱼前往售卖点销售。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沈阳 摄
2022年3月,河咀社区成立了云南渔乡河咀乡村文旅有限公司,并通过村办公司对外进行渔民劳务输出。“河咀社区渔民捕鱼技术好,平时不少渔民到西南各省,远的甚至到内蒙古、东北参与捕鱼。我们通过村办公司与区属国有公司合作,输出专业性较强的渔民参与鱼类调控,保障了星云湖鱼类生态调控顺利推进。”张涛良说。
2024年,为激发鱼类生态调控积极性,丰富开渔活动内容,江川区在开渔活动中设置了鲤鱼、鲫鱼、假白鱼调控大赛,由沿湖4乡镇(街道)组建调控队伍进行捕鱼大赛,并设置铺面进行销售。“一共捕捞了158.9吨鲜鱼上岸,河咀社区捕捞了45.3吨,是这次生态调控大赛的第一名。”玉溪言鼎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高仕栋告诉记者,各乡镇(街道)平均捕鱼约40吨,平均毛收入达50万元,为各乡镇(街道)集体经济增收超10万元。
除了渔民劳务输出,河咀社区村办公司积极参与到星云湖农文旅融合发展中。“河咀社区有沿湖观光的发展优势,离江川城区也近,现在村内已经有了5家民宿和13家餐饮企业,且通过村办公司牵头建立平台,协调资源共同发展。”张涛良说,如今河咀社区的文旅产业已经固定吸纳近40个劳动力,季节性用工80余人。每逢夏季旅游旺季,依托辖区内170多亩荷花田,村办公司牵头举办“荷花节”,每年7至8月周末及节假日与村内餐饮企业合作开办荷花宴,有效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截至目前,村办公司收入超过30万元。
建成农业生产高效节水灌溉水网后,农户们刷卡即可取用茶尔山水库供给的灌溉用水。
“现在,河咀夏天有荷花,秋天有粉黛乱子草花海,环湖生态廊道上的卡丁车是河咀农文旅发展的亮点,村办公司也规范了旅游市场经营管理秩序。”张涛良告诉记者。
在村办公司介入之前,村内500多辆卡丁车由70多家农户各自经营,出现了互相压价、堵塞交通、强行拉客等恶性竞争情况。村办公司成立后,积极整合卡丁车资源,通过给车辆依次排号轮流使用,并安排人员轮流值班运营,不仅统一了市场价格和标准,还通过规范化管理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并通过购买保险提高了商户的抗风险能力。如今,生态廊道上的卡丁车有序运营,每年都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深化水价改革,7000亩农田用上了“省心水”
星云湖北岸,江城镇翠峰村在深化农业水价改革上走在了前列。
江城镇是江川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之一,冬春两季,缺水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江城镇积极探索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高效节水灌溉管网建设有机结合,建成了农业生产高效节水灌溉水网,让7000亩农田用上了即刷即用的“省心水”。
翠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梅顺生演示刷卡取水流程。
“黄营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覆盖了江城镇翠峰、尹旗、大地、江城4个村(社区)的7000亩旱地和水田,每20亩设置了一个刷卡取水箱,现在用水大户都办了水卡,只要刷卡就能放水。”江城镇翠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梅顺生告诉记者,现在由翠峰村村办公司玉溪齐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水卡开卡、水费收取和灌溉管网的日常维护。截至2024年底,片区内已有258户农户办理了水卡,缴纳水费27.9万元,预计为村集体增收13万元。
行走在翠峰村的田野间,金黄的油菜花迎风盛开,与碧绿的蔬菜相映成趣。农户来到田埂旁的水箱,用水卡轻轻一刷,水就从管道内源源不断奔涌而出。“都不用说那些大户了,我家里栽着两亩蒜苗,现在也刷卡用水,不仅生产成本降低了,用起来也很方便。”翠峰村村民罗双友告诉记者,以前每到旱季,他只能自己搬机器到田间的水井抽水灌溉,汽油机抽水又费钱又费人力,旱季抽十多分钟井里就没水了,现在都换成了水卡,省心又省力。
过去,片区内农业用地大多依赖茶尔山水库通过东沟、西沟和正大河明沟放水灌溉,沟渠漏水情况十分严重。“高效节水灌溉管网建成后,我们和茶尔山水库对过账,灌溉用水节省了十倍以上,也省去了明沟放水看管人员的费用。”梅顺生说,高效节水工程于2022年完工,2023年11月移交翠峰村村办公司投入使用,不仅保障了片区内鲜切花、烤烟和蔬菜、水稻的用水需求,也保障了片区内地下水安全,有效预防了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安全隐患。
烤烟是翠峰村及周边区域的重要作物,高效节水工程保障了翠峰村800多亩烤烟生产顺利进行。“我家是种烟大户,栽种了130多亩烤烟,刷卡取水一天支出110元左右,不像以前要出去拉水,拉到山上一立方米水成本就要18元,现在一立方米水只要1.05元,成本降低了很多。”梅顺生说。
谈起村办公司的运营,梅顺生感触良多:“最初我们运营十分艰难,由于相比以前明沟放水每立方米0.75元的水价,刷卡取水的水费上涨了,不少农户觉得水费高,不愿刷卡,使用率一度低迷。我们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片区内用水大户带头,到田间手把手教农户刷卡取水。一年下来,农户都发现刷卡取水更加方便、成本更低、省时省力,来办卡的群众也越来越多。”
“水卡办理情况总体很好,有些农户一张卡不够用,甚至办理了两三张。我们通过向用水大户和年轻农户宣传,让他们带动周边农户使用,出了什么问题也由村办公司维修,大家都好评连连。”玉溪齐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充值员梅斌说。
传统村宴多种经营,壮大集体经济
走进星云街道三街社区,“人民公社大食堂”的标识牌映入眼帘。
这个由三街社区村办公司开办的大食堂已经成为江川区接待能力最强的宴会厅,打响了土锅土灶“江川八大碗”传统美食特色品牌。食堂采用“党组织+村办公司+居民团队”新经营模式,对外开展餐馆经营、承办婚宴酒席等多种服务。2024年,三街社区“人民公社大食堂”共接待10268桌、315次宴席,年营业额426.7万元,净收入94万元,年缴纳税收8.4万元。
三街社区“人民公社大食堂”,近200张宴会桌满足了周边群众宴请需求。
“三街社区临近江川城区,社区内常住居民达8000人,人多地少,群众收入也低,集体收入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前几年均为零。为积极响应区里创办现代农业服务公司的号召,我们结合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把以前效益不好的闲置房产和空地重新整合盘活,成立了云南江川富民经营开发有限公司。”星云街道三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见柱说。
三街社区“人民公社大食堂”创办背后,有着三街社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谋划与考量。由于缺乏人才、资金、技术,村集体考察后发现农村婚丧嫁娶以自办宴席为主,而三街社区交通便利,且社区七组公房长期闲置可以盘活,餐饮服务业生产成本低、技术需求低、资金流转安全、运作方便,结合近年来乡村宴请需求较高的情况,社区决定创办“人民公社大食堂”,在盘活集体资产发挥效益的同时,解决部分群众就业问题。
粉蒸排骨、炖酥肉、蒸蛋卷、千张肉……在“人民公社大食堂”内,一道道别具特色的“江川八大碗”正在烹饪。“‘江川八大碗’是传统的本地特色宴席菜肴,受到广大食客的青睐。传统柴火灶制作充满烟火气,不少食客都说自己找回了童年的味道。”陈见柱告诉记者,社区集体投资5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村办公司占股70%、提供技术负责菜品制作和服务的居民团队占股30%的比例进行收益分红,在解决当地群众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就近采买本地无公害绿色蔬菜,解决部分蔬菜销路问题。
“办乡村宴席,薄利多销是关键。”谈起食堂的运营,陈见柱如数家珍,“由于我们不接待散客,食堂开办的运营成本就比较低,只有提前预订了宴席我们才开工运营。我们把经营利润点严格控制在22%左右,平均每桌只收300元,做到了真正的‘好吃不贵、经济实惠’,现在运营情况和效益都很好。不仅是江川本地,连红塔区、通海县都有不少人选择在这里宴请宾客,从2022年7月开业至今,食堂每年的净收益超过70万元。”
现在,“人民公社大食堂”内的餐桌数量已经超过180桌,主厅旁的烟草烤房也在闲置时作为副厅使用。“今年的宴席已经从正月初六预订到三月份,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整合停车场和闲置空房资源,建设档次更高的宴会厅,并发展菜品外带及半成品制作。在打响传统菜肴品牌的同时,把‘人民公社大食堂’打造成乡村一流宴会厅。同时,规划户外场地,满足年轻客户更多元的需求。”陈见柱说。
与此同时,三街社区村办公司的运营也时刻兼顾着社会效益。“除了解决本地就业和蔬菜销售问题,我们把公司运营收入用于集体补助。”陈见柱告诉记者,由于人口老龄化,三街社区有1700多名老人,社区利用村办公司产生的集体经济收益,对55岁以上女性、60岁以上男性进行补助,并奖励社区内考取本科以上的大学生,同时拿出一部分收益作为重大疾病补助,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2024年,三街社区将云南江川富民经营开发有限公司成功纳为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经过两年运营,我们有条件也有信心继续扩大运营,实现每年经营收入不断增加。”陈见柱说,村办公司也将村内保洁、道路维护等业务纳入日常运营项目中,运营成效比以前好得多,开支也更少了。接下来,三街社区还将继续把各小组资源资产带动起来,打造好“饮食街+运动街+康养街”新“三街”。(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苏欣 文/图)
短 评
激活乡村经济 发展新引擎
□ 野鹤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玉溪市坚持党建引领,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实践,以实体化“强村公司”为载体,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路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在江川区,不少村庄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创办了各具特色的村办公司,为村级集体经济注入强大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亮色。
村办公司的出现,是对传统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大胆突破。以往,部分村庄经济结构单一,发展动力不足,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与利用。而村办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将村里的土地、人力、特色文化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其中,星云湖沿湖村落及安化乡光山村利用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特色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让“沉睡”的资源变成了“真金白银”。
村办公司的发展壮大,直接增强了村级组织的经济实力。有了充足的资金,村里就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道路交通、水电供应等条件,为村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能反哺农业生产,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此外,村办公司优先吸纳本村劳动力就业,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既增加了收入,又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
江川区村办公司发展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是其中的关键。集体经济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唯有把握本地特色资源,着力提升产业投资、项目建设、运营管理能力,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方能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如何融入市场、合理分配利益、吸引人才,是村办公司发展能否存续的决定性因素。村办公司为乡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意义深远且潜力巨大,在村办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予以扶持、加强关注,避免村办公司的空心化,才能持续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加速实现,让乡村大地处处洋溢蓬勃朝气与盎然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