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理论与实践
  3. 正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好“枫桥经验”法宝 赋能玉溪基层治理

□ 许亚萍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经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彰显着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和强大活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这为玉溪践行“枫桥经验”,赋能基层治理提供了方向指引。让“枫桥经验”赋能玉溪基层治理,要用好“枫桥经验”的“四大法宝”。

法宝一: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组织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实践表明,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仅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体现,也是有效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同时,坚持党建引领是“枫桥经验”成功实践的根本保证。一个地方的“枫桥经验”用得好不好,基层治理效能高不高,与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的发挥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坚持党建引领,要强化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发挥党组织牵头践行“枫桥经验”助力基层治理的引领作用,提升党组织动员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特别要提升基层党组织在价值引领方面的动员能力,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和深入了解“枫桥经验”助力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以及方式方法,使基层党组织在“枫桥经验”助力基层治理实践过程中真正发挥凝聚力作用,使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枫桥经验”助力基层治理的实际效能,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其次,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机制。要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各环节,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再次,要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在践行“枫桥经验”助力基层治理过程中,要大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盘活整合社区闲置资源,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同时,要把社会组织纳入基层治理体系之中,让社会组织成为“枫桥经验”助力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此外,要积极探索“互联网+”智慧党建新模式,搭建党组织、党员、居民双向互通的网上平台,并把“枫桥经验”融入其中,推行“项目认领”“菜单式服务”“双向服务”等系列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对“枫桥经验”的引领力。

法宝二:

走好群众路线,解好群众难题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如何在走好群众路线的同时发展好“枫桥经验”?这就要不断强化人民主体地位的核心价值,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全方位、多角度提升群众福祉、满足群众需求。首先,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在于“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三个方面,这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一种体现。我们在践行“枫桥经验”助力基层治理的过程中要高度关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化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在各项民生领域提供精准全面的公共服务,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把群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要坚持群众自治原则,建立群众自治组织,搭建居民自治平台,不断推进自治创新。要规范自治组织运行,建立健全公开、民主、科学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人民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比如,健全基层民主恳谈制度,强化村务监督,通过基层民主决策、协商议事实现最大公约数,从而减少产生矛盾或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矛盾不上交”。再次,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服务基层时要深入了解基层,摸清群众的现实所需,建立群众“需求清单”,做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真正把服务沉下去,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比如,利用网格管理做好志愿服务,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多的上门服务,让“群众自己办”转变为“我们帮忙办”。通过丰富的服务内容,改进优化政务服务方式,让政务服务“易办”“好办”“贴心办”。

法宝三:

巧用多方联动,实现多元共治

共建共治共享是“枫桥经验”助力基层治理的内在体现和价值所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要求通过汇聚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首先,要转变政府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寻求在社会治理中的合作共治。党委、政府要当好社会治理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凝聚各方共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村(社区)要当好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角色,通过协商讨论、民主决策等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其次,要搭建开放平等的社会力量参与平台,提高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推动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有效参与。再次,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通过多方参与、协调治理,有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推进多方联动的治理机制,把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等有机联系起来,大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此外,要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通,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将协调联动纳入常态化工作流程,确保协调联动的稳定性。比如,可借鉴济宁任城区共驻共建社区服务工作思路,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单位接单”志愿服务模式,以“共促队伍建设、共享各类资源、共解治理难题、共谋双方发展”为原则,定期组织辖区共驻共建单位召开联席会议,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打通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神经末梢”。借鉴普陀区深化“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理的“解纷”新模式新经验,积极探索多元化解纠纷的新路径,进一步加强党、政、法、社工作联动,共同深化矛盾多元化解的社会治理,不断加强部门协作,扩大综合治理的集群效应,真正推动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

法宝四:

用好数字赋能,激发创新活力

数字化、智能化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用数字赋能“枫桥经验”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数字赋能的智治作用,对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激发基层治理创新活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要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完善数字化治理平台建设。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探索建立“枫桥经验”助力基层治理的“云上”治理模式,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辅助基层治理,搭建从上至下的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构建起“自上而下”的任务落地流程,对于群众诉求,通过应用系统实行统筹分流、多部门协同联动的“自下而上”民情回应流程,让数字服务系统推动基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其次,要用好数字信息化手段加强矛盾纠纷排查。通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升级。再次,要通过数字化改革完善基层矛盾纠纷风险监测、预警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加强对矛盾纠纷的预警防范,实现将矛盾防范在先、化解在小、处置在早、解决在萌芽状态。此外,要探索和完善基层矛盾纠纷“线上”化解新模式,不断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智慧化、精细化、现代化水平。借鉴“互联网+网格化”治理模式,做好矛盾调处和群防群治工作分解任务、派单办理,做到“小事不出网格”。通过“线上”化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畅通民情诉求表达通道,实现为民服务零跑腿、干部群众联系零距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数字化的便民服务效能。

(作者单位:中共玉溪市委党校)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刘玉霞   审核:陶晓兰   终审:马儒文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