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理论与实践
  3. 正文

高质量发展进行时|探索“微短剧+文体旅”融合新模式

□ 马淑艳

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重点任务,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要求推出“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文化旅游套餐,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活动。

微短剧作为网络影视作品形态之一,以一种创新的叙事手法和高效的传播机制,从“短小精悍”的视听艺术形式发展为跨领域赋能的文化载体。“一部短剧认识一座城”成为文旅业态发展新引擎,“微短剧+文体旅”正在实现双向奔赴。

“微短剧+文体旅”双向奔赴何以可能

近年来,微短剧凭借时长短、节奏快、爆点多、内容新等优势,展现出独有的传播和宣介能力,成为文旅赛道上的“轻骑兵”。微短剧数据研究机构DataEye研究院调查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统计,“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已发布162部推荐剧目,仅抖音平台相关短剧话题,累计播放量超过76亿次,抖音播放量破亿的达21部。高质量且富有吸引力的文旅微短剧在短视频时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随着更加注重情感体验,强调与内心对话,寻找心灵慰藉的情绪旅游兴起,微短剧中的故事作为一种“替代性满足”,使得观众能够从中获得心理慰藉和情感支撑,从而受到观众热捧。同时,文旅微短剧通过讲好动人故事、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等进行个性化表达,立体多维展示农、文、体、旅、商资源,让观众从“视觉空间”“情感空间”走向“现实空间”,从而诉诸旅游行动。比如,与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风格相似的衍生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把四川乐山的非遗美食塑造成慢生活的符号,讲述了主人公们的自我成长,以人文治愈路线带动乐山旅游;《飞扬的青春》以曹飞扬为代表的一众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故事,定义了“诗和远方”的另一种意义,拍摄中将故事原型浙江曹村镇的风光风俗深度融入剧情,在其带动下,曹村镇多家民宿处于“爆单”状态。文体旅微短剧能很好地将历史文化、人文符号、美食美景融入剧集,让故事空间与现实空间完美融合,在影像传播中满足受众的“情绪需要”,激发受众对拍摄地的兴趣,实现从线上“种草”到线下“打卡”的正向循环。

“微短剧+文体旅”双向奔赴何以可为

“微短剧+文体旅”模式既符合微短剧行业走精品化路线的现实需求,也有助于推动文体旅产业转型升级。互利共赢的双向赋能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不同于常规影视作品,微短剧有视频网站、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以及各类微短剧小程序等多元传播渠道,不仅能满足受众碎片化时间观剧的需求,也能实现内容分众化精准性的用户投送,为激活文旅资源带来更多的机会。当然,文体旅资源也为微短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成为文体旅微短剧向“精”而行的内容支撑。比如,融入非遗项目苏扇制作流程的《一梦枕星河》,将镜头对准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恋恋茶园》,以文物如何回家为主题的《逃出大英博物馆》,五张全家福串联起澳门回归以来的重要历史时刻的《澳门故事》等。

政策的积极推动为“微短剧+文体旅”深度融合带来广阔的可为空间。从2024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到2025年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这都使“微短剧+文体旅”再次“升级”,为打造一批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优质文旅微短剧提供了引领。同时,各地也积极探索实施“微短剧+”行动。近年来,北京、杭州等地纷纷部署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2025年云南聚焦云花、云咖、云药、云茶、云菌、云果、云菜、云陶、云泉和云食“十大云品”,面向全国征集100部具有云南特色、兼具创意与文化内涵的高质量微短剧剧本,打造跟着微短剧去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新体验、新业态等。在政府推动“微短剧+文体旅”融合发展时,最关键的还要让市场在文体旅融合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延伸微短剧产业链,促进文体旅产业形成多维发展路径。

“微短剧+文体旅”要在新赛道上乘“风”而行

微短剧有着既能“向上生长”,又能“向下兼容”的优势,要不断探索更多“微短剧+文体旅”的融合新模式,更好将微短剧流量优势引导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这就要求,从内容上,微短剧既要扎根现实生活,讲述各地文旅深层次的故事,又要用更为鲜活的人物和温暖的细节打动观众,比如,讲述好“旅居的故事”,让“银发生活”更共情。从制作上,要注意把握地方文体旅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将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文旅元素和剧情发展深度融合,避免简单叠加要素,走马观花地拍摄美食、非遗、民俗等场景,要以深刻立意、动情叙事、前沿技术在地方文旅品牌和观众之间建立深层次的情感链接。从机制上,“微短剧+文体旅”模式要实现多元产业运营,不断丰富特色旅游产品和业态,同时,各地文体旅产业领域相关部门、单位、企业应立足微短剧的故事情节开发多元化、个性化的文旅消费新场景,打造出融影视场景、旅拍业务、体育比赛、特色民宿、特色餐饮等于一体的产业链。如此,“微短剧+文体旅”才能相互成就,进入持续良性互动式发展阶段。

(作者单位:中共玉溪市委党校)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刘玉霞   审核:刘燕   终审:马儒文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