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热点
  3. 正文

震惊!丢沙包竟然是个非遗项目?

说起临沧市临翔区非遗项目

你一定知道土陶、象脚鼓……

但,丢沙包……

你一定想不到

这也是非遗项目!

今天

跟着记者去了解一下这个

虽没听过但一定玩过的非遗吧!

傣族丢沙包,这项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游艺活动,不仅是傣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闪耀的明珠。

图片

  俸庭兰,这位56岁的临翔区章驮乡勐旺村傣族妇女,用她那双灵巧的双手,一针一线缝制出一个个精美的沙包,默默守护着这份传承千年的手艺,让丢沙包在傣族生活中继续绽放光彩。

图片

  自十五六岁起,俸庭兰便跟随村中的长辈们学习沙包缝制技艺。在她的巧手下,平凡的布料和填充物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变成了一个个菱形精致、色彩斑斓的沙包。这些沙包,在傣族的节庆期间,成为了人们互掷嬉戏的玩乐之物,更是青年男女传递情感、增进友谊的温馨桥梁。每当春节或泼水节来临,傣族的青年男女们便会聚集在一起,通过丢沙包来表达彼此的情谊,场面热闹非凡。

图片

  “丢沙包是我们傣族代代相传下来的,起初象征着爱情,年轻男女以丢沙包的方式表达爱意。”俸庭兰说,“我做沙包已经四十年了,做沙包是有讲究的,要精选自己喜欢的花布和白布,花布一半,白布一半,表示男男女女团团结结相互丢。现在过年这三天开始丢沙包,男的一边女的一边,如果接不到三下,就表示输给对方。”

图片

  一直以来,俸庭兰不仅自己投身于丢沙包缝制技艺的传承之中,还积极组织勐旺村的妇女们一起,为各类活动缝制沙包。在她的带动下,妇女们纷纷拿起针线,一起动手缝制,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也让这项传统技艺得到了更好的传承。2023年,她们为各类活动缝制了200余个沙包,并成功举办了6次丢包活动。每次活动,都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大家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图片

  为了让年轻一代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俸庭兰将非遗文化带进了校园,在勐旺小学,她通过展示傣族精致的菱形沙包,并详细讲解缝制技艺,激发了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如今,每到节庆期间,孩子们都踊跃参与到丢包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着这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图片

2016年7月,傣族丢沙包被列入第二批临翔区非遗项目名录。作为临翔区丢沙包非遗传承人,俸庭兰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她说:“我希望缝沙包这个技艺代代相传下去,只要有人想学,我都会积极教授。”

图片

  俸庭兰始终坚守着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傣族丢沙包这项传统技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每当看到大家在丢包游戏中欢笑嬉戏,俸庭兰的心中便充满了欣慰和满足。她知道,这份传承千年的手艺,将在傣族文化的长河中继续熠熠生辉,照亮着一代又一代傣族人民的生活。

图片

丢沙包这一非遗传承

传的是针线的温度

奔跑的欢笑

今年泼水节

回寨子一起体验

傣家人的心动时刻吧


作者:王玉萍   易   今

编辑:何记恒   审核:刘燕   终审: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