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兰
今年春季学期伊始,省教育厅“中小学生壮苗行动方案”提出,要严格落实中小学校15分钟课间休息和每天至少1次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帮助全省中小学生增强体质、全面发展。
课间加时,意味着学生可以开展更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身体与心灵得到放松,为下一堂课储积好满满的能量。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更是打破了传统的课间形式,让学生可以在运动中尽情释放活力,锻炼身体,增强体魄。
玉溪中小学校迅速反应,及时行动,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让课间玩出了各种新“花样”。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大课间活动增加了旱地龙舟、旋风跑等趣味游戏;峨山县富良棚中学初中部大课间开展集体趣味跳长绳接龙等活动,小学部开展武术操、花鼓舞、彝族健身操等活动;澄江市凤山小学组织学生走进农耕实践基地,利用课间休息时间除草、浇水,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元江第四小学特色大课间内容一周不重样,哈尼族棕扇操、傣族韵律操、彝族烟盒操轮番上演……各地学校因地制宜,让课间活动有了创新升级,还将传统体育项目、新兴文体活动和民族体育运动相结合,打造地方特色项目,为校园注入了蓬勃生机。落实“壮苗行动”,玉溪迈出了重要且成功的第一步。不过,在全社会广泛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当下,如何有效保证中小学生的课间户外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进而形成长效机制,仍是需要持续关注的课题。再者,落实“壮苗行动”对学校硬件设施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关部门应加大体育场地资源供给,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为学生拓展更多的活动空间。此外,无论开展什么样的课间活动,安全问题永远要放在第一位。学校需加强组织和管理,设计符合学生体质特点的文体项目,在活动过程中强化检查和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做好应急预案,全方位保障课间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少年强则国强,各地要积极落实“壮苗行动”,打造“活力课间”,让中小学生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