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时政
  3. 正文

玉溪“美丽经济”:从种业端到市场端全产业链崛起

核心阅读:当前,全市上下正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在此背景下,玉溪市花卉产业发展着眼全产业链,从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不断深耕细作,加强科研合作、提升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培育经营主体、打造品牌、推进招商引资,从强种业提标准、补齐产业链短板、打造品牌拓市场方面,不断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玉溪花卉产业构建了从品种培育到市场营销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全链协同创新,玉溪花卉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三,成为云南精品“云花”核心产区。

滇中高原腹地,玉溪市正悄然书写着花卉产业发展新篇章。

从江川区九溪镇的百合种球冷库到通海县的月季智能温室,从光山村的直播基地到日发货量超过3000件的电商物流园,一条贯通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形成。这里不仅有月季鲜切花五年蝉联“云南10大名花”的传奇,更有绣球花以每枝20元远销俄罗斯的高端市场突破。

据统计,2024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11.36万亩,同比增2.47%;鲜切花产量41.66亿枝,同比增5.72%;花卉产值39.32亿元,亩均产值3.46万元。玉溪花卉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三。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玉溪已打造成为云南精品“云花”核心产区,玉溪花卉产业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全产业链发展为路径,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美丽经济”发展模式。

种业端:

九溪百合种球重构产业根基

江川区九溪镇六十亩村是远近闻名的“百合村”。

“我们去年从荷兰进口70万颗种球,并在曙禾花卉的一期基地里试种30万颗,剩余种球也广受欢迎,全部售卖给周边花农。”玉溪曙禾花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曙禾花卉”)基地负责人宋懿航告诉记者,百合种球作为百合花种植的核心,其质量直接决定了花卉的品质和产量。

“九溪镇六十亩村是百合花产业发展的中心和源泉,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目前在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2024年全镇百合花种植面积近5000亩。”九溪镇党委书记严迪光说。过去,九溪镇六十亩村种植百合的花农,从昆明斗南花卉市场购买种球,以及运输、租用冷库,每个环节成本不菲。2023年,九溪镇为解决种业端成本高昂的困境,引入曙禾花卉作为龙头企业,公司直接进口荷兰等地优质种球,减少中间商环节,丰富品种类型。以每亩1万颗种球计算,通过曙禾花卉直接引进荷兰种球就地售卖后,预计种业端每亩成本可减少1300元。

今年,曙禾花卉在百合种球预订上早做打算。2024年11月开始预订荷兰种球,12月全部完成预订,共预订150万颗,涉及35个品种。这些百合种球预计今年8月到货,将为九溪百合种植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曙禾花卉还将在今年5月预订50万颗新西兰种球和智利种球,11月到货,保障后期花农的种球需求。

1

   盛丽花卉的大棚内,工人正在包装鲜切绣球花。 

冷库是百合种球的“休眠舱”,也是保障百合鲜切花质量的关键。在曙禾花卉的冷库内,一箱箱百合种球安静地储存其中。“一个冷库可以装4个货柜,一个货柜1050箱。一箱根据不同品种可以装70—300个种球。目前基地拥有2个冷库,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种球储存需求,今年我们还将建设3个冷库,目前设备已准备就绪,正在等待安装。”宋懿航说。这些冷库的存在,确保了种球在适宜的环境中休眠,为来年的种植做足准备。

百合种球销售,不仅是基地的业务,更是带动当地花卉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农户们通过预订种球,获得了高品质的种植资源。“目前,基地预订好的荷兰种球,农户们已经预订了1/5。从我们基地购买种球,不仅路近、价格低、冷库存取方便,而且我们还能联系到荷兰种球花企进行售后保障。去年种植过程中存在烧叶、开花数量不够的,都由荷兰花企进行了赔付,而绝大部分品种种球品质都很好,都赚到钱了,得到了农户们的广泛好评。今年预订荷兰种球时,到基地来询问种球情况的花农非常多。”宋懿航说,由于现在公司刚刚起步,而百合种球的成本高昂,目前从公司采购种球的花农占比不大。但随着公司业务的逐步开展,他们将为花农带来更丰富的品种选择和更优质的服务保障,稳步扩大种球进口量,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推动九溪百合提质增量。

种植端:

云秀花卉的科技蜕变之路

在通海县,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秀花卉”)的智能育种温室内鲜花盛开,温室内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数万株月季的生长动态。这家成立于2009年的企业,从最初14亩传统大棚起步,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2000亩现代化基地、各类技术专利33件及年产出超亿枝优质鲜切花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其打造的“云秀”牌月季鲜切花五年蝉联“云南10大名花”,不仅让云南月季走向世界,更以全产业链创新实践,为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

2

  陈锐正在检查云秀花卉种质资源圃内月季的开放状况。

云秀花卉的成长史是一部中国花卉产业攻坚克难的奋斗史。2004年,云秀花卉创始人段金辉在通海承包14亩土地种植月季,彼时农户分散种植、品质参差的行业痛点尤为突出。2006年,段金辉牵头成立合作社,尝试统一标准、统一销售,但仍因地栽土壤盐碱化导致月季品质无法保障,陷入发展瓶颈。为了改变现状,段金辉于2009年成立公司,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开展一系列长期合作,不断到国外学习先进种植技术,逐步改变月季生产状况。该公司还结合本地气候特点进行试验,将相应种植经验技术向全省、全国推广。“比如现在全省都在使用的‘切花月季高效培养营养枝的方法’就是我们公司的专利技术,通过培养营养枝促进月季增高、增产,有效带动云南月季提质增量,目前已经实现了该项技术在全省范围内的推广使用。”云秀花卉行政专员陈锐说。

3

云秀花卉包花车间内,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包装月季鲜切花。

多年来,云秀花卉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共建王其刚省级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高俊平专家工作站、张灏专家工作站,以及玉溪市月季鲜切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形成了强有力的专业技术团队,推动新品种的培育研发。“现在我们已经搭建了以种质创新为核心、国际一流的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种质资源,建成保存上千个种质资源的核心亲本库,每年选育上万例种子,现已申报46个自育新品种。尤其在耐低温、弱光照、高产、抗病虫、无刺、香味等方面取得创新与突破,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突破花卉产业发展‘卡脖子’困境,提高自育品种市场占有率,实现种源自主可控。”云秀花卉市场部经理段雪莹说,下一步,云秀花卉还将继续加大鲜切花月季新品种研发力度,切实解决种业难题,逐步抢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花卉种业科技制高点。

走进云秀花卉的种质资源圃,仿佛进入了一个月季王国,来自世界各地广受市场欢迎的上百个月季品种在这里竞相绽放。早在2013年,云秀花卉就开启了自主研发的道路,培育出中国第一枝以育种商名字命名的月季品种——“金辉”系列。这种月季以花苞大、花期长、层次感强而著称,一面市就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至今仍是云秀花卉的明星产品。“2024年,我们召开了新品种发布会,邀请许多业内种植大户和企业到公司,对新品种鲜切花进行多维度评估,也为我们品种选育提供市场意见。”陈锐告诉记者,这种方式将大大提高新品种培育和选择的效率,进一步降低新品种培育推广成本。 

在种植技术上,云秀花卉不断加强生产端智能化国产设备的研发应用,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基地配备了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鲜切花包装加工自动化溯源系统,这些先进的设施设备和技术让月季种植实现了精准化、智能化。通过智慧物联控制,鲜切花生长的各个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都能得到精确调控,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花卉的产量和品质。

“现在,我们在通海基地共有650亩大棚,生产品种主要为市场欢迎度较高的十多个品种,年产量达到8500万枝左右。2020年,我们到楚雄州姚安县投资建设了高规格智能花卉大棚,目前一期200亩已经投产,二期正在建设。”陈锐说。

在云秀花卉的包花车间内,两台自动分拣机正在工作。通过人工上料、机器自动定级分拣,每小时最高可分拣2.4万枝鲜切花,同时鲜切花通过流水线人工包装成花束,运入冷库等待发货。“流水线上的每一束花都有唯一二维码,扫码就可以溯源到种植批次、品种、基地、采收时间、包装人员等信息,有效降低销售环节损耗。信息的透明化提升了产品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产品来源可追溯、责任可追究。”陈锐说,现在云秀花卉主要通过订单、斗南花拍中心、直播三个渠道进行销售,日销量达到3—6万枝。

市场端:

光山绣球卖到了俄罗斯

在江川区安化乡光山村,绣球花和多肉销售为当地“美丽经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的花卉销售,不仅依托传统渠道,更借助电商直播等新模式,让花卉走向了全国各地的消费者。

“我们的绣球花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好评,现在基地内50%的绣球鲜切花都用于出口,A级花基本都运往国外市场。”玉溪市江川区盛丽花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丽花卉”)董事长李胜利告诉记者,公司在绣球花销售领域成绩卓著,去年下半年,公司40%的A级花都出口到了俄罗斯,每枝销价18—20元。

4

 光山多肉电创园内,主播正在直播售卖多肉。

2014年,李胜利到红塔区大营街街道种植绣球花。经过多年发展,如今李胜利在江川区前卫镇、安化乡均有种植基地,而光山村连片种植面积达300亩。走进基地的花卉大棚,大团大团的绣球花正在盛开。“这种品种叫作大海蓝,在酸性土地中呈现的是蓝紫色,在碱性土地中种出来就是暖色系,很受市场欢迎。”李胜利告诉记者,绣球花盛花期长达3个月,现在正是出花旺季,光山基地每天可以产出8000枝绣球花,前卫基地日产量也达到4000—5000枝。全国绣球花多为夏季上市,光山基地依托气候条件,选择冬半年作为主销售期,可以从10月持续供货到次年5月,绣球花的售价也比较理想。

5

 光山村物流园内,工人正在打包多肉植株。

“绣球花这几年大量运用在婚庆场合,我们销售的渠道也比较广泛,主要供应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与不少国际花卉贸易公司合作,出口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李胜利说,在国内市场,绣球花的价格和销量较为稳定,单枝A级绣球花均价15元。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公司计划通过直播方式进行售卖,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购买到高品质的绣球花。

在光山村的另一头,多肉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光山村多肉种植面积达3000亩,品种400余个,年产值超5700万元。在这里,电商直播销售为花卉产业带来了新的春天。

天刚亮,主播们就在多肉田里架起了直播设备。“云漫多肉”“零花钱”等直播间内,主播们从田间地头直接挖出一棵棵新鲜出土的多肉,云南独有的蓝天白云与朝阳相互辉映,是光山多肉最具特色的招牌。“每天上午八点到十点是我们的固定直播时间,我们已经在光山村直播了三四年了,每场直播都有近万名观众,基地每天都要从物流园发出3000多单快递包裹。”江川区安化糯米花卉经营部总经理、直播总负责人魏西达说,为了帮助电商直播发展,安化乡和光山村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了3座5G基站、2座电力设施,形成了150亩的多肉电创园。

“我们的多肉销售策略是‘线上+线下’,现在直播销量占比已经达到60%。今年2月由于过年期间多肉购买热,大量商家补货,线下销售也异常火爆,每天都要发出2000—3000件大货箱。”玉溪江川坤宇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坤告诉记者,电商直播直观地为多肉产业带来了变革,市场偏好的变化会第一时间反馈在直播间的销量上,而在地直播的形式也更方便基地调整品种规模。

现在,光山村电商生态的本地化闭环已经形成。“在地直播间+物流园+附加产品”的产业协同销售模式,不仅提高了多肉产业的效率,也带动了当地企业的发展。“多肉运输包装需要定制的泡沫防撞垫料,我们找到了一家江川制作泡沫保温板材的包装厂,他们根据我们的需求改装了设备,产品直供物流园发货,实现了双赢。同时,我们还与安化乡安化社区合作,由多肉基地提供多肉土壤配方,村办企业玉溪市江川区安山源商贸有限公司负责加工生产,在直播间同步售卖多肉土壤。”魏西达说,下一步,他们还将与同在光山的绣球花企业达成合作,同步拓宽花卉电商直播渠道。

玉溪“美丽经济”在种业端、种植端和市场端的协同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从九溪百合花产业的种球供应,到通海云秀花卉的科技种植,再到光山绣球花和多肉的创新销售,全链协同的“美丽经济”产业路径,不仅让“云花”绽放国际舞台,更以“科技+农业+商业”的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玉溪样本。(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苏欣 文/图)

短  评

玉溪花卉产业解码乡村振兴的“全链创新密码”

□ 野鹤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玉溪花卉产业脱颖而出,成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典范。通过全产业链创新,玉溪花卉正以全新姿态为农业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玉溪花卉产业构建了从品种培育到市场营销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11.36万亩,鲜切花产量41.66亿枝,产值39.32亿元,不仅在省内占据重要地位,还将产品远销海外,出口额达1.39亿元。其成功关键在于打破传统农业“各自为战”的局面,实现全链协同创新。

在种业端,云秀花卉自主培育月季新品种,九溪建立种球供应链,突破种源“卡脖子”困境;种植端引入智能化技术,提升亩产与管理效率;市场端向电商化转型,形成市场高效反馈的新模式。这些创新模式不仅推动产业升级,更带动了民生改善。从促农增收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真正做到科技创新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展望未来,玉溪花卉产业规划更加清晰。加强科研合作、提升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培育经营主体、打造品牌、推进招商引资,致力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玉溪花卉产业的实践证明,农业现代化需以产业链思维激活系统效能。以科技为笔、创新为墨,让田野绽放时代能量。只有以更广阔的视野推动产业全链式发展,方能让农业产业拥有与现代经济对话的底气。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曾梦琪   审核:张志云   终审:何志刚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