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网评
  3. 正文

让“茶文化+旅游” 开启新平“新玩法”

深挖资源禀赋,讲好茶故事、传播茶文化,推动茶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集茶叶采摘体验、茶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深入茶区,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 雪妮

新平县种茶历史悠久,近年来立足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持续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目前全县共有生态茶园4.2万亩,年产值达6857万元,茶叶已成为该县近3万山区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详见4月15日《玉溪日报》第二版相关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做好“土特产”文章。新平县茶园主要分布于哀牢山一带的者竜乡、水塘镇、戛洒镇、漠沙镇、建兴乡、平掌乡,当地生态环境良好,青山绿水、空气清新、云雾缭绕,所产茶叶叶条匀整肥硕,香气清纯爽口,汤色明亮绿润,滋味纯正回甜,有“云雾山中千滴露,嘉宾梦里一杯茶”的赞誉。新平县充分发挥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将茶产业发展作为富民产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让传统茶产业这棵“老树”不断萌发“新芽”。2024年,新平县全面开展古茶树资源普查,境内发现古茶树群落7个,经专业机构测定,树龄大都在百年以上,单株古茶树3335株,面积达2232.62亩,成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茶叶带给新平的不仅是产业振兴,更是百姓富、生态美的希望。在“土特产”向“新”求“质”的过程中,新平县通过品种改良、古茶树保护、村企携手,使老茶园焕发新活力,开启产业持续发展新路子,不断筑牢乡村振兴致富路。不过,与同处哀牢山脉的普洱市多地产茶区相比,新平茶叶的知名度、美誉度还有差距,做强做大茶产业还有很好的“生长空间”。要实现茶叶产业品牌化经营、规模化发展,还需要突出地域特点,不断完善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创新产业业态、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品牌营销,打响高原土特产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平茶这片“金叶子”要实现绿水青山茶飘香,还需要不断深挖“土特产”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好地提高产品附加值。新平县境内的哀牢山中段不仅是茶叶生产区,也是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富集区。当地花腰傣文化绚丽多彩,万亩柑橘远销国内外。在神秘的原始森林里,茶马古道纵横交错,当年南来北往的商旅马帮,在此留下马蹄声声、古道悠悠的传奇故事,茶文化底蕴深厚。通过深挖资源禀赋,讲好茶故事、传播茶文化,推动茶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集茶叶采摘体验、茶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深入茶区,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走出一条富有鲜明特色、符合自身实际的“茶道”,让“茶文化+旅游”开启新平“新玩法”。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曾梦琪   审核:张志云   终审:何志刚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