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杨洪冰意气风发地走进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大门,这一干就是39年,称呼也从“小杨”“杨姐”变成了“老杨”。作为公安战线上的一名女民警,杨洪冰以过硬的基本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尊重与认可,先后获评全省公安机关打击假币犯罪行动先进个人、全省禁毒工作先进个人等。
杨洪冰。
从不诉苦的女民警
初入警队,杨洪冰被分配到了红塔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在几位老前辈的带领下,干起了内勤工作。她虚心好学,从内务卫生、报表统计、档案管理做起,熟悉岗位后,再从事案件收集分析流转,协助案件办理。刑侦工作艰苦繁重,常常加班加点、出差办案,对民警的体力、毅力和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作为一名女民警,杨洪冰毫不畏惧,也从不诉苦,和男民警一起并肩战斗。
1990年夏秋,辖区连续发生多起拦路抢劫和强奸案件,影响恶劣。刑侦大队抽调警力在易发案区域蹲守。当时杨洪冰的女儿还没断奶,作为专案组成员,她没有向组织讲任何条件就投入其中,白天在办公室处理工作,晚上就到集合地点,进入指定区域蹲守。在蹲守一个多月后,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刚入警时的杨洪冰。
兢兢业业的多面手
2001年,杨洪冰调整到经侦大队从事内勤工作。在办理重大经济诈骗案件时,她主动承担起后勤保障工作。面对千余个涉案账户、资金交易记录以及扣押物品,她带着睡袋驻扎单位,把上千份资料分条缕析,为办案民警提供数据支撑。
2015年5月,经侦大队侦办一起伪造假币案,通过前期侦查工作,案件准备收网。周末,专案组抽调大量警力前往昆明某住宅小区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当抓捕警力到达小区时,发现每个楼层竟有8户人家,警方只掌握犯罪嫌疑人的楼层,但不知道具体房号,抓捕工作陷入困局。“我去看,我是女的,不容易引起怀疑!”杨洪冰主动请缨。到达指定楼层后,杨洪冰孤身前往,凭借敏锐的嗅觉,在接近3号房时闻到了油墨味。杨洪冰迅速返回,将情况告知同事。专案组民警找准时机,一举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查获部分假币以及用于伪造人民币的打印机、电脑、油墨等原料和工具。这起案件共缴获假币380余万元。
因为工作特性,杨洪冰经常接待来访群众。因为蒙受经济损失,有人抱怨、有人发怒、有人伤心……杨洪冰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温和理性地做好服务群众工作,认真倾听群众心声,耐心做好释法说理和情绪疏导。她说:“群众蒙受经济损失,情绪不好很正常。作为警察,我们要安抚群众,认真细致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尽力为群众挽回损失。”
在禁毒战线上坚守
2017年11月,已经51岁的杨洪冰本可以放缓脚步,但她并没有给自己减压,而是选择在禁毒战线上坚守。
杨洪冰给自己定了要求:每受领一项任务后,要反复推敲,力求完备;每开展一项工作,要竭尽所能,力争最佳效果。刚到禁毒大队时,虽说有着30多年的工作经验,但在禁毒战线只能算个新兵。她从头学起,遇到不懂的网络知识就向年轻人虚心请教。短短几个月,她熟悉了禁毒工作相关的法律依据、处罚程序、宣传流程。
禁毒工作任务繁重,领导考虑到杨洪冰年龄大了,外勤工作尽量不安排她。可杨洪冰不领情:“看着年轻人在一线这么忙,我在办公室哪能坐得住。”于是,下基层走访排查、到乡(街道)督查指导、开展宣传教育……队里年轻人干的活她一样也没少干。遇到队里捣团伙、破大案,杨洪冰主动参与审讯工作,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多次突破犯罪分子心理防线,为案件告破发挥关键作用。
最好的道别莫过于坚守。当接到组织通知可以办理退休手续时,杨洪冰还在埋头统计禁毒报表。她手里不停地忙活着、梳理着需要交接的事情:还有一个线索核查指令没发出去,同事们这个月的出差还没来得及处理,禁毒宣传方案才做了初稿……她竭尽所能奉献力量,给自己的从警生涯画上了圆满句号。(通讯员 杨超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