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云南日报》刊发访玉溪市委书记周建忠文章,就玉溪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云南日报》4月24日3版
记者:玉溪如何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周建忠:推动玉溪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支撑。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要求,立足资源禀赋优越、产业体系完备、发展基础稳固等优势,围绕一产高质高效、二产转型突破、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突出科技创新撬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产以龙头企业为牵引,重点抓好烟、菜、花、果、药等特色产业,做特做强高原特色农业;二产紧盯延链补链强链,巩固提升烟草、钢铁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等新兴产业,构筑发展“硬支撑”;三产以业态创新做优文体旅融合产业链,抓实“旅游+”“+旅游”,带动消费能级提升,释放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记者:今年玉溪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如何抢抓机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周建忠:我们将借助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新机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硬件”提升和“软件”配套双轮驱动。
硬件上,完善中老铁路沿线物流枢纽功能布局,推进玉溪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红塔区省级物流枢纽和江川、通海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放大“通道+贸易+产业”的联动效应;软件上,加快建设研和铁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保税物流中心(B型),完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推动通关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提升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玉溪贡献度。
记者:玉溪拥有3个高原湖泊,在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何举措?
周建忠:湖泊保护治理是玉溪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场硬仗,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要求,坚决落实“三治一改善”,突出建、治、调、管、宣、战综合施策。
“建”,谋准建实湖泊治理工程;“治”,抓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调”,统筹政府、企业、群众“三个主体”和用好行政、价格机制、群众自觉“三个手段”调整种植结构;“管”,管好设备和用好措施;“宣”,就是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湖泊保护治理;“战”,在体系、手段、保障上形成战的状态,打好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
记者:持续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玉溪下一步怎么做?
周建忠:玉溪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大、存在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推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既是政治任务也是底线要求。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持续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重要要求,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抓实综治中心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两个重点。
一是以提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我们将通过盘活资源、整合平台、融合机制,不断建强平台和队伍,完善调度运行体系,构建问题发现、预警、处置、化解的闭环机制,确保问题发现在初始、矛盾化解在萌芽、疏导稳控在前端。
二是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目标,推动民族团结和谐。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拓展交往交流交融新路径,提升兴业强县富民新成效,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新环境,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记者:玉溪如何贯彻落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持续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周建忠: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要求,坚决扛实压紧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以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到“五个从严”:在政治上从严,对党绝对忠诚;在思想上从严,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行动上的坚定;在组织上从严,锻造全面过硬的基层党组织;在作风上从严,推动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在纪律上从严,持续深化清廉云南建设玉溪实践,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良好环境。(记者 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