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00后”还意味着懵懂年少,如今他们已成为警营里的新生力量。
2024年7月,付青云从云南警官学院毕业,到澄江市公安局右所派出所工作。对付青云而言,警营生活有着“N”个第一次尝试,有紧张的、有温暖的、有疲惫的,还有热忱的。
付青云(左)参加警务技能训练。
警营“小白”开启进阶之路
“同事们很热情,业务能力很强。我很羡慕,也很忐忑。”付青云回忆说。他是江川人,虽然离家不远,但独自一人来到新的单位,孤独感肯定会有。融入需要时间,他不断给自己打气,要认真学习,努力适应岗位。
来到派出所的第一天,付青云就见到了师父李宁。李宁是右所派出所副所长,带着付青云安排床铺、熟悉环境、品尝美食……师父的体贴和细心让付青云倍感温暖。
穿上警服,看着警服上的缀钉、胸徽和帽徽,付青云打心底里喜欢。然而,笔录不会记、法律知识不熟悉、矛盾纠纷调解不成功……初入警营的兴奋劲儿还没过,这些新体验便将他打了个措手不及。
作为天生要强不服输的“00后”,付青云化身“十万个为什么”,开启了疯狂学习模式。“这个案子我这样处理行吗?”“有需要跑腿的活就交给我!”“调解纠纷时群众抵触不配合怎么办?”所里凡是资历比他深的,都被他追着喊老师。凭借着好学敢问勤动手,“哄”得大家纷纷倾囊相授。
在实践中逐步成长
“同事给了我莫大的支持,我的心在派出所安了家。”付青云说。
公安工作复杂,会接触各行各业的人,因为年纪小,遇到不配合执法工作的情况时,付青云也会着急。这时,师父李宁总会挡在付青云前面,用丰富的经验和专业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当遇到一些口头能劝导、情况温和的案件,李宁又会让出位置,让付青云积极与当事人对话,锻炼他的沟通和案件处理能力。相处中,师徒俩相互照顾,配合默契。
“警察同志,我们这里有人被打了!”2024年10月7日,右所镇马房村一民宿内,租客李先生拖欠房租数月,房东多次讨要未果,双方发生争执,李先生被打伤。付青云带队到场处置,听取双方陈述,调取视频监控,了解来龙去脉,通过情理法多维度摆事实、讲道理,双方情绪逐渐平复,同意友好协商处理。
“对群众共情是件好事,但也要理性看待案情,时刻不忘警察身份,这样才能沉着冷静办好案子,调解好矛盾纠纷。”师父说。付青云铭记在心,在实践中不断转换思维,处理案情从无处着手到熟悉流程,再到敢于“亮剑”,逐步成长起来。
用心守护辖区群众
作为右所镇吉花社区的社区民警,为尽快熟悉辖区特点、治安状况、人员结构等情况,付青云从“人熟、地熟、情况熟”这一社区民警的基本功练起,一条马路一条马路走,一家单位一家单位跑,挨家挨户上门走访,笔记本、宣传单、警民连心卡是他手提袋里必不可少的东西。
从最初的建立社区台账,到后来检查行业场所、消除安全隐患;从“敲键盘,填表格”,到“动动嘴,评评理”,付青云开展的社区警务工作越来越丰富。他是服务社区群众的“大管家”,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反诈宣传阵地的“急先锋”……不到一年时间,付青云便拥有了很多标签,用心守护着自己负责的辖区。
2024年9月13日,初次接到去辖区小湾小学开展普法宣讲的任务时,付青云内心既激动又紧张,提前几天准备好宣讲稿,闲暇时一遍又一遍背诵。“低年级学生岁数小,我们可以采取情景演示、反复宣讲的方式;高年级学生鼓励他们多发言,让他们畅所欲言……”从第一次走上讲台的忐忑不安,到现在从容自如地开展普法宣传,付青云研究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宣讲技巧。
战训“达人”跑出青春“加速度”
“3分10秒能跑完一公里,对枪械比较感兴趣。”在警校时,付青云就在警务实战技能科目上展现出特长。入职培训获评优秀学员,当下正在玉溪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参加集训。
训练中,付青云一次次刷新攻坚突破的时间极限,长时间的枪械训练让他的手掌、虎口、食指磨出了茧子,身体也免不了受伤。进练兵赛场,挥汗如雨;与成绩记录,锱铢必较;在实战现场,勇往直前。青春是让自己超越自己,苦练真功夫、实训真本领,只为危急时刻冲得有底气、战得有信心,能保护自己和战友,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韶华不负,未来可期。从“第一次”到“无数次”,从青涩稚嫩到坚毅稳重,付青云在奋笔书写他的警察故事,奔行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跑出属于自己的青春“加速度”。( 通讯员 段玲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