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人文
  3. 正文

史海钩沉|新都状元新兴进士成知交

——杨慎与陈表

陈表回到家乡后,同当时谪居云南的著名文学家杨慎交往甚密。他们有着相似的政治经历,同样对朝廷的政治腐败不满,在诗中抒发了他们未能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不满心情。

明代状元杨慎与新兴州(红塔区明清时期旧称)历史上的第一位进士陈表年龄相差仅两岁,一同在朝为官,且都铁骨铮铮、敢于直谏,学识渊博、品性相近,有着宦海浮沉的相似经历,且杨慎曾经多次来往于澄江、江川、通海一带。那么,杨慎是否来过新兴州?是否与陈表有过交往?

记者查阅有关杨慎与陈表的大量史料和诗文,查到了他们真诚友好的交往,他们留下的感人至深的诗歌:“云水眼前看不尽,蓬瀛物外底须求”“拾遗夔府诗常在,太史戎江谲自流”……他们唱和的诗歌,见证了他们惺惺相惜的友谊,也是滇中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即兴吟咏,激情歌颂

杨慎,四川新都人,字用修,号升庵,著名学者、诗人和政治家,因才华出众、学识渊博、著作等身而被称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杨慎正德年间参加科举考试,殿试中第一名,被称为杨状元。他修撰过《武宗实录》,遇事直书,敢于指出皇帝的过错。明世宗嘉靖年间,他因执议大礼,反对嘉靖皇帝将生父直承皇统,而受廷杖削籍,被充军并发配到云南永昌(今保山)。

雄伟奇丽的云南山水,诚挚热情的各族朋友,风格独具、异彩纷呈的边疆民族文化,激起杨慎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情,给了他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和源源不绝的艺术灵感。因此,他除了漫游讲学,撰写了大量的学术专著和地方史志之外,还创作了数以千计的诗篇。《四库全书》收录杨慎著述41种387卷,其收录数量居《四库全书》收录个人著述数量第一。这么多著述,一半以上是在云南完成的,被贬谪放逐云南的35年,成为他在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上大放异彩的黄金期。为报答云南对他的厚爱,从滇东、滇西到滇南、滇西北,凡杨慎所到之处,即兴吟咏,激情歌颂,留下了数以百计的优美诗篇。杨慎写云南的佳词妙句很多,诸如“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杜鹃花”等。

撰写《州守赵公遗爱碑记》

记者翻阅梁耀武点校的《新兴州志》,查到了杨慎为新兴州知州赵三溪写的《州守赵公遗爱碑记》。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赵三溪任知州,组织人手修灵照河、筑城墙,严格巡哨,进行多种兴利除弊的改革,政绩卓著。杨慎撰文赞其政绩,并立碑以记。

《杨文宪升庵先生年谱》所载杨慎画像。(资料图)

《杨文宪升庵先生年谱》所载杨慎画像。(资料图)

杨慎在碑记中称赞新兴州“其土番夷,其望平远,越阡度陌,如行棋布局,故号曰棋野”。其中,还写到许琭、雷应期、聂赞、郑宗潮等几位乡贤对赵三溪的赞语:“吾贤侯也,河之润也,千里富之以也。”就连邻县晋宁的有识之士也称赞他“吾邻邦之召杜也,吾联壤之士夫之贤侯也”。当杨慎与晋宁好友唐琦谈起赵三溪,想不到唐琦哈哈大笑地说:“是的,是的,三溪在新兴的政绩,我最清楚。”然后一一列举了赵三溪如何主持新兴政务,如何组织人手修缮灵照河,如何修筑新兴城墙……然而,赵三溪却很谦逊。杨慎大赞其“贤哉”,认同那么多人异口同声地称赞他的美德和功绩。最后还引用《诗经》“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之诗句结尾,全篇有着难于抑制的热情和溢美之词。

值得一提的是,碑记中提到的乡绅“雷应期”系明代名臣、新兴州人雷跃龙的六世祖。雷应期是一名选贡,曾任四川宜宾主簿。可惜的是州守赵公遗爱碑原碑早已不存。20世纪90年代初,玉溪创建碑林,由书法家许兆龙书丹、夏光星刻石,重立州守赵公遗爱碑。

拾遗夔府诗常在,太史戎江谲自流

尽管《红塔碑刻集》《新编玉溪风物志》《杨慎戍滇诗集》《玉溪地方史论稿》等书籍都明确指出杨慎来过新兴州,但是,也有人认为,杨慎撰文的《州守赵公遗爱碑记》可能不是在新兴州写的,有可能是赵三溪在外面遇到杨慎时,请他撰文的。为了再次核实杨慎是否真的来过新兴州,记者再次通读了简西峃编的《升庵先生年谱》、李调元编的《升庵先生年谱》及《新都县志·升庵先生年谱》,都没有查到杨慎来过新兴州的记载。

秦栋编注的《杨慎戍滇诗集》。

秦栋编注的《杨慎戍滇诗集》。

记者又在倪实新所著的《杨升庵年表》查到与陈表的相关的记载:“嘉靖二十七年,春,六十一岁,升庵应在籍侍郎唐锜、御史陈表诸友之邀,游晋宁、呈贡、海宝、蟠龙诸山。在海宝寺,席上观画。又在晋宁观社日祭祀活动,有《海宝寺》《为唐池南题〈秋江远眺图〉》《晋宁观社将归留别诸子》诗纪其事。”

记者在秦栋编注的《杨慎戍滇诗集》中查到了杨慎所写的《海宝寺》全诗:

浮踪屡过晋宁州,今际初为海宝游。

渔父帆樯舟作宅,仙人台榭石为楼。

举头似见长安日,濯足真乘万里流,

云水眼前看不尽,蓬瀛物外底须求。

海宝寺,位于今昆明呈贡,明代晋宁州分归化、呈贡二县。明永乐年间建海宝寺,寺因海中有圆石如摩尼,故称海宝寺。记者又在《新编玉溪风物志》查到了陈表与杨慎同游海宝寺的小诗《同太史杨升庵游海宝寺次韵》:

焚鱼学士滞南州,海宝留题记胜游。

鹫岭烟寒分碧嶂,龙宫波静照丹楼。

拾遗夔府诗常在,太史戎江谲自流。

兴向山阴临水得,人于西蜀草堂求。

壮怀今日负,幽赏古人心

陈表,字献忠,号草池。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生于新兴州,从小聪明,15岁时同弟弟到晋宁盘龙寺读书,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因家境不甚宽裕,读了几年书后,陈表就回乡教私塾,颇得好评,当时人称他“课士有方”。嘉靖二年(1523年)他赴京参加会试,考中进士。陈表登第后,去浙江当了几任县令,嘉靖十一年(1532年)升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当时朝中大学士夏言的侄子任淮安府知府,倚仗其叔父势力贪赃枉法,地方官吏慑于其叔父权势,从来不敢过问。陈表巡视淮安府时,许多人都劝他少管闲事,以防结怨于上。陈表却说:“吾今者代天巡狩,讵可容私……非种不锄,其如生灵涂炭何?吾职宁休,民害必除!”陈表坚决惩治了这个欺压人民的淮安知府,从此声名大振,传颂一时,当时就有人称他为“铁面御史”。

陈表像,胡松莲画。(资料图)

陈表像,胡松莲画。(资料图)

明代嘉靖朝政非常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十分激烈,像陈表这样为官耿直、敢于犯上的人,当然为当权者所不容。于是他只当了一年不到的御史,便解官南归,回到家乡。归途中写下《喜晴二首》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心情——

楚郊晴且静,澜水长新霖。

松雾含龙势,竹风弄凤音。

壮怀今日负,幽赏古人心。

宦辙多年寂,归怀对酒深。

陈表回到家乡后,同当时谪居云南的著名文学家杨慎交往甚密。有一次陈表同杨升庵一起到晋宁海宝山游览,写下了一首《同太史杨升庵游海宝寺次韵》。他们有着相似的政治经历,同样对朝廷的政治腐败不满,在诗中抒发了他们未能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不满心情。陈表的诗,流畅清新,写景状物,细致生动,特别长于律诗、绝句。万历元年(1573年),陈表在新兴州病逝,遗著有《草池录》,已佚。民国年间,李鸿祥请王灿编辑《玉溪文征》时,收入陈表的诗51首、文11篇。(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饶平 通讯员 马云龙 文/图)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刘玉霞   审核:张志云   终审: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