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文桥 文/图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就是强调情报的重要性,一个情报可以挽救无数人的生命。因此,从古至今战争中都十分重视情报,故情报战又有“生命线之战”“谍战”之称。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云南省工委在华宁盘溪建立地下交通站,大批中共党员、游击队骨干由交通站人员接送前往弥勒西山,同时完成大量情报转送。当时,敌我都高度重视情报工作,敌人为阻断通讯联络,有公开盘讯搜查,有暗探秘密追踪,但盘溪地下交通站英勇的交通员均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接头要对暗语
在盘溪地下交通站工作过的人员有十多人,但参与情报传送的仅有四五人。据骨干交通员段毓华介绍,他们那时是单线联系,接头时需使用党组织交代过的暗语,必须时刻牢记,因为我方同志无意中经过你身边时就要对暗语。段毓华去盘溪火车站接人多次,就是这种情况。
那时省工委决定配合好全国解放,在弥泸地区(包括当时的弥勒、泸西、路南、陆良、宜良等地)发动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并由朱家璧组织武装起义,建立了游击区。国民党不断派兵围剿,形势迫切,游击区需要及时得到上级的指导和支持。省工委先后派出张子斋、肖平、王子近、唐登岷、黄友松、牛琨、周毅(女)、马丽(女)等二十余人先后上山参加武装斗争,他们均由滇越铁路乘火车到达盘溪。由于盘溪火车站上下车的货物多,人员拥挤,段毓华不认识对方,对方则根据党组织交代的他本人的相貌特征走到他身边,问:“老乡,早啊,赶盘溪街怎么走?”段毓华答:“我们是来接新媳妇的。”对方说:“车上老妈子倒有几个。”段毓华答:“新媳妇、老媳妇,都请到西山见公婆呀!”对方又说:“我们就是来见公婆的。”一问一答,对上暗语就算接头成功,段毓华把对方当成自家亲戚接领出站,然后到交通站隐藏。第二天夜晚,交通站的人员再以暮色为掩护,带领他们沿小路到达弥勒西山。
盘溪的交通员去昆明接头多是在街口或茶铺前。段毓华说,看到疑似接头的人出现就上去问:“有烟抽吗?”对方答:“有,要哪个牌子的?”他回答某某牌子,而这个牌子就只有自己人才知道。随后,对方就会带着他去见另一个人,再由那人把他领到翠湖边,以游玩的方式划船到湖中,再换另一艘小船。在船上他曾见到过中共云南省地下党负责人郑伯克一次。
去见郑伯克次数较多的是交通员陈柏松,陈柏松离开交通站后主要由交通员赵伟去与郑伯克汇报工作。赵伟留下的回忆文章提及他四次去见老吴——郑伯克,均要对暗语。一次是上午八点多在昆明城四吉堆转求实中学的街口,他手拿国民党的《中央日报》,老吴主动与他接头。一次是在昆明城景星街口的茶铺。有两次没有写具体地点,但老吴均让他在昆明城华山西路铁局巷与一位同志接头,然后进去一幢西式小洋楼中与一位不知名的老同志谈了一个下午的工作,主要讲如何组织武装斗争。
盘溪地下交通站纪念馆。
接头要注意看暗号
许宝华是段毓华的干弟,曾跟随段毓华到昆明“跑情报”。他说来人领着他们去翠湖划船时,不让他上船,要他留在外围观察,发现情况不对就及时发信号。
交通员在接头前还要注意看暗号。如果暗号有变化表明不可以去接头,可能是附近有敌人的探子。段毓华说,每次到昆明指定的茶铺,会看到有一车夫坐在门前看报纸,如果看报人拿的报头是向上的则可上去接头,如果报头朝下则要赶快离开。
党组织给的情报多数要求“熟记于心,回来口头传达”。但有时也有纸张类的如党组织下派的人员名单,这就要求必须十分隐秘地保存。段毓华说,为了防止搜身,携带的情报会用特殊方式处理,如把纸条卷成烟放入烟盒中,遇险时以抽烟方式销毁。另一种方式是卷成细条塞进牙膏中,这样不容易被盘查的特务发现。他说,他在昆明到盘溪的火车上曾经被搜查过两次,路警要每人打开行李检查。当时他有些紧张,但很快就机智地回答说他是在昆明读书的学生要回家。敌人粗略翻看他携带的是洗漱用品,没有发现破绽。
交通站遇险
交通站运行期间也曾遇到两次险情。
一次是敌26军“清乡”时抄走了一位“民青”(我党领导的“民主青年同盟”简称)成员的英文日记本,其中涉及部分人名,疑使陈柏松身份暴露,故省工委将陈柏松及时转移。
另一次是敌26军93师师长叶植南带一个团进驻盘溪,准备进攻弥勒西山游击区,盘溪反动派趁机告密说盘溪有共产党活动。叶植南便派出便衣队四处侦察,使交通站陷入危险中。交通站获悉后一方面紧急向弥勒传递敌人部署的情报,终止交通联络;另一方面将交通站人员转移到边远山区,并由统战人士王灵谷出面去找叶植南斡旋,转移敌人视线,敌人最终没有发现交通站这个据点。一周后,叶植南部撤走,交通站又重新活跃地工作,直到华宁解放。
郑伯克重访盘溪地下交通站旧址,曾久久驻足,感慨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赞扬盘溪地下交通站是党在隐蔽战线的成功据点,为云南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