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因山高谷深、地势险要,新化以弹丸之地书写了170年的古州史,是新平县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如今,500多年过去了。古州是如何兴起的,又是怎么消亡的?古州到底有多大?在历史上,古州发生了什么大事,古州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直接导致裁州入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查阅了《元史》《明史》《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康熙新平县志》《道光新平县志》《民国新平县志》及1993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的《新平县志》等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多方求证,逐渐梳理,还原出古州的历史风貌。
今新化乡新化村一角。
马龙他郎甸长官司改为新化州
现在谈论新化,往往是从明弘治八年(1495年)改土归流,废马龙他郎甸长官司,改为新化州开始的。古州以前的历史,很少有人问津。但是,古州以前的历史相当重要,它直接导致了明王朝下决心调整边疆政策,从而“设州镇之”。
最初的时候,马龙甸和他郎甸是合不在一起的,他们是两方土地,各有各的辖区。时间可以往上再推几个世纪,即大理国时期,马龙甸和他郎甸隶属于秀山郡(今通海)。另外,从后来的《元史》来看,马龙甸原称马笼甸,后来才将“笼”改为“龙”,虽然仅是一字之差,但却说明中原文化对边疆文化的影响,包括后来“新化”一名的形成,也是与中原文化融合的结果。
到了元宪宗(1251年至1259年)时,他郎甸为马龙部二千户的辖地,隶属宁州(今华宁)万户府,后改二千户为马龙、他郎二甸,隶属元江万户府。到了至元十三年(1276年),以马龙等甸并入他郎甸置司,隶元江路军民总管府。马龙与他郎合并后,当地行政机构称作“马龙他郎甸长官司”。
那么,马龙他郎甸长官司辖地究竟有多大,按《景泰云南图经志书》的记载:“东至临安府嶍峨县二百二十里,南至元江军民府二百七十里,西至者乐甸长官司三百四十里,北至楚雄南安州四百三十里,东北到云南府昆阳州易门县三百一十里,东南到临安府石屏州二百八十里,西南到镇沅府三百五十里,西北到■嘉县三百二十里。”
为什么要在马龙他郎甸设立州府?明代宣德八年八月,摩沙勒寨万夫长刀甕及弟刀眷纠蛮兵侵占马龙他郎甸长官司衙门,杀掠人民,后被都督同知沐昂讨平。又因其地有马龙诸山,居摩沙勒江右,两岸束隘如峡,地势极险,故明朝廷“改州以镇之”。从中可以看出,明洪武年间,仍然以土官治土民的马龙他郎甸长官司,直隶云南布政司。明弘治八年(1495年),改土归流,马龙他郎甸长官司被废,改设新化州。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州改隶临安府(附郭即今建水)。
普应春农民起义导致“裁州入县”
明代万历十八年,著名的普应春农民起义爆发。此次起义虽然没有攻破新化州府,但对新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起义军占据了今平甸乡一带,直接威胁到新化州府的安全。第二年,邓子龙率军攻入平甸,设鸣鼓营于五花山。起义军退守磨盘山,敌军山一战,异常惨烈,起义军死伤上万,普应春被杀。
敌军山一战,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结果,那就是以今平甸乡为基础,划入元江、石屏、河西、新化等州县的部分村寨,设立新平县。此事又对古州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天启四年八月,鲁魁、鲁克等人在新化、新平作乱,不久被平定,余党全部被杀。崇祯四年(1631年),开远一带的土司普名声作乱,新平部分彝族响应,第二年攻陷新化州城,第三年攻陷新平县城。县城镇守的将领战死,知县被擒,缴出县印后弃官而逃。
清朝平定滇南,新平人普承勋投诚,从而得以继续世袭漠沙土巡检一职。等到康熙四年(1665年),新兴王耀祖、嶍峨土司禄益联合宁州土司禄昌贤反清,其部入新平境内,先是攻克新化州城,后来又围攻新平县城,因城内军民固守未破。
新化州城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高山城池,但是却被反清部队轻易攻破;新平县城却是一马平川之地,反而守住了。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却成为历史。这件事深深刺激了清政府,加上另外一个事件,即康熙四年的土司禄益叛乱,牵连到当地土司普承勋,普承勋悄悄跑掉,不知所终,土巡检一职从此革除。一起被革除的不仅是普承勋的土巡检一职,最后是裁州入县,新化州辖地并入了新平县,新化古州的历史就此结束。
古州历史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古州虽然在康熙四年终结了,可是,古州的历史文化却对今天的新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毕竟,这是新平“哀牢山—元江”一带最先开化的地方,也是文人墨客最为集中的城镇。查遍新平所有县志,留下诗文最多的还是新化。据统计,《康熙新平县志》上记载的诗歌共有87首,仅描写新化的就达40多首,占到了一半的份额,见证和保留了新化当年的历史风貌。
新化村有名的狮子门。
新化州知州自鲁铖始,至米璋终,总共19位。他们都是来自省外的读书人,都是当时优秀的举人、岁贡,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文化,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思想。闲暇之际,清风明月,他们写诗填词;一有战事,立即上马杀敌。在他们周围,团结了一批当地优秀的读书人。在建州之前,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赞美新化山川风月的诗句;建州之后,自鲁铖的《筑新化州城碑记》开始,新化在历史上有了自己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之后又出现了许多美不胜收的诗句:“一种清香尘外赏,携来带月共烹茶”“入韵松风添逸兴,飞花江月映禅林”“清空松上月,莹洁雨中天”……
在《新化乡赋》中,邑人刘庆治以清新而淡雅的笔触描写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他创作这篇佳作的时候,刚好是清代康熙年间,也就是裁州并县之后不久,刘庆治重新回到这方故土。巍峨壮观的城隍庙,忽暗忽明的锁水阁,风雨如晦、半日无晴的古州野林,无不让他欣喜过望。晚上,久别的老友在清雅的高堂上把酒临风,叙旧闲话,谈笑风生……于是,他兴致盎然地写下了有名的《新化乡赋》。
以上仅仅是古州文化的冰山一角。古州的遗迹大多已不存在,但古州人开创的大无畏精神永远不灭。古州文化还有待人们去追寻、去发掘。(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饶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