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丨“全国著名作家看云南”采风团关注聂耳 呼吁光大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2-09-08

“聂耳是我们从小在课本上面就学过的,能在聂耳故居了解他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故事,对全国的参观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和学习机会。”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说。9月6日,喜迎党的二十大“全国著名作家看云南”系列文学采风活动第二期在昆明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作家和本地作家们一道走进昆明聂耳故居,了解聂耳在昆求学、创作的情况。

聂耳故居坐落在昆明市五华区甬道街,是一楼一底木结构建筑,临街面楼下原为半截砖墙,外有护板,上部为活动木板窗,开为铺面。街面楼下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见的浮雕图案,这里原是成春堂药店,聂耳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看到那些珍贵的老照片,作家们仔细倾听解说员精彩的讲解,并对英年早逝的聂耳发出惋惜之声。

作家们参观聂耳故居

聂耳1912年出生于昆明,由于喜欢音乐,从小就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父亲病故后,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后来依靠他母亲的努力,通过了医生鉴定的考试,获得正式挂牌给人治病的资格,同时仍兼成春堂制药、卖药的经营,勉强负起全家的经济重担,所以成年后的聂耳一直很感激自己的母亲。

由于耳朵特别灵,本名聂守信的他改名聂耳,但是出众的才华并没有帮到他,聂耳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北平艺术学院音乐系和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后进入联华影业公司一厂工作,并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

“乐乃心声”,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的十天后,即2月7日,在外面隆隆炮声可闻、难民在街上到处流离奔走哭喊的环境中,聂耳在日记中首次提出“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

聂耳是一个天才的音乐家,《义勇军进行曲》首次响起时,不幸正逢聂耳去世,但这支歌作为民族革命的号角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却响彻了祖国大地。

作家们从文、图和实物各个角度全面了解聂耳的生平,并在聂耳故居的照壁前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作家们参观聂耳故居

“我对云南每一个地方都比较感兴趣,因为云南是可以来无数次的,每次都会给人呈现不一样的感觉。其他的地方你可能看一眼就觉得雷同,而云南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各地的人文风情迥异,带来的感觉大不相同。”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作品》杂志社社长、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十月说。

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水运宪表示,乌龙山虽是虚构地名,但原型却能在现实中一一对应,故事的“原型地”借《乌龙山剿匪记》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范例。滇藏茶马古道同样具有丰富的故事性和奇幻的冒险元素,或许未来可以打造一部“茶马古道版”的《乌龙山剿匪记》。

云南省作协主席范稳则认为,今天我们走访参观了昆明聂耳故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他生活过、学习过的地方。我认为我们不能单纯地只是看到矗立在这里的历史建筑,而更应去关注历史文化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的责任就是把这些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云南网记者 赵岗 夏方海 摄影报道)



编辑:王雪峰   审核:杨雪

关闭
专题公用底部
  • 玉溪网版权所有
  • 滇ICP备08100907号-1
  • 云新网前审字2013-06号
  •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

  • 中共玉溪市委
  • 玉溪市人民政府
  • 主办
  • 玉溪日报社
  • 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