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小提琴的“前世传奇”
发布时间:2023-02-09来源:云岭先锋微信公众号

2018年,一把来自云南省博物馆的小提琴入选《国家宝藏》第二季。在节目中,这把已略显陈旧的小提琴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让不少观众感动落泪。这个让人动容、纷纷致敬的国宝,就是聂耳的小提琴。

今天

让我们一起聆听

云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王丽明

讲述聂耳小提琴的“前世传奇”

小提琴的由来

1912年2月14日,聂耳出生在昆明甬道街72号的一个中医家庭。他4岁时,父亲聂鸿仪因患肺结核亡故。全家人的生计都落到母亲彭寂宽肩上。

聂耳入读昆明师范附属小学时,母亲只得变卖了心爱的八音钟交上学费。因买不起书本,他借来同学的自己手抄。

在贫寒的岁月中,音乐带领聂耳走向了不一样的世界。从小学开始,他就表现出了极高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极大热忱。到中学时期,他常与两个哥哥(聂子明、聂叙伦)以及张庾侯、廖伯民、李家英、袁春晖等几个要好的朋友组织乐队,搞演奏会,时常拉着从友人那里借来的小提琴。

1930年,聂耳 (前) 与他的朋友张庾侯合影。

待到从云南第一联合师范学校毕业时,他已经精通笛子、二胡、三弦、月琴等多种乐器,在昆明当地也已经小有名气。那时候,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小提琴。

多事之秋,聂耳亦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1928年,中学时期的他秘密加入了共青团,还曾随军去到湖南郴州。1930年8月,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18岁的聂耳只身前往上海,在“云丰”申庄当伙计。

因不甘心碌碌无为,聂耳总是忙里抽空,利用一切工余时间自学。在他的日记及遗存的照片里,处处可以看到他勤奋学习的身影:自修英文、日文,学习吹口琴、学哲学、学马恩著作、学滑冰、练游泳……

让人欣喜的是,1931年初,因代租电影片,聂耳获得了足足100元的酬金。拿到这笔“巨款”,他一半汇给母亲,剩余的买了一把二手的小提琴、几本乐谱和一件冬衣。

至此,聂耳终于拥有了一把属于自己的小提琴,他兴奋地在日记中写道:“ Violin自然是能使人心境舒畅。”“若没有旁的事来烦扰,我是会不吃饭,不睡觉,不分早晚地练习下去的。”

自此,这把小提琴始终陪伴身旁,如同亲密的伴侣,成为他从事音乐生涯,成就他人民音乐家不可或缺的神圣乐器。

聂耳小提琴原件。(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救国的“武器”

1931年3月,“云丰”申庄破产,聂耳来到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成为歌舞班的一名乐手。

歌舞班乐队首席小提琴师王人艺给聂耳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为了培养聂耳作曲,被称为“中国近代流行音乐之父”的黎锦晖曾提醒道:“得先学好国语和拼音,这样写歌就不会倒字音了。你说话云南口音太重了,现在这样是没法作好曲的,作曲一定得先顺口。” 在这些音乐人的帮助下,聂耳的音乐才能逐渐被发掘出来。

1932年,聂耳在上海留影。

然而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国家的动荡始终牵动着爱国青年聂耳的心。据王人美回忆:1932年3月的一天,聂耳、金焰、王人美等到闸北前线观战。他们目睹了在日本侵略军炮火下老百姓的房屋财产顷刻被毁,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的壮烈场景……当从闸北返回住地途中,聂耳慷慨激昂地说:“我们应该有抗战的音乐,革命的音乐;抗战的歌舞,革命的歌舞。”

1932年,在“左联”戏剧家联盟负责人田汉介绍下,聂耳加入“左联”。1932年10月28日,聂耳与北平剧联的于伶等人一同参加了清华大学毕业同学会为抗日义勇军募捐的演出。他带着自己心爱的小提琴独奏了一曲《国际歌》,用激昂的旋律振奋着每一个人的心。

1933年年初,在联华影业公司一场的摄影棚里,田汉和赵铬彝、夏衍三人为聂耳秘密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宣誓结束后,夏衍握着聂耳的手表示祝贺,并对他说:“从今天起你就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了,希望你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党的文艺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也就在这一年,聂耳担任影片《母性之光》剧务,创作了他的第一首电影歌曲——《开矿歌》。歌曲中唱道:“我们在流血汗,人家在兜风凉;我们在饿肚皮,人家在餍高粱;我们终年看不见太阳,人家还嫌水银灯不够亮。”“我们大家的心,要像一道铜墙,我们大家的手,要像百炼的钢。”

1933年秋天的一个傍晚,风雨中一个“长着一对大眼睛的卖报小女孩”——“小毛头”饿得头昏眼花,不慎被从电车下来的行人撞倒在地。聂耳扶起了“小毛头”,并把报纸全部买走。回去后,他写成了《卖报歌》,深刻揭露了社会的压迫与不平等。

次年4月,聂耳来到“东方百代有限公司”。他以灌制畅销电影歌曲为名,组织出版了一大批进步歌曲唱片,《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新女性》……

游客参观聂耳小提琴(郝亚鑫 摄)

小提琴则成为了聂耳救国的“武器”,一个个音符如“子弹”一般,射向侵略者的胸膛,振奋起中华儿女不畏强暴的拼死精神,为民族解放奔赴战场。

最后的绝唱

早在田汉认识聂耳之初,两人就曾谈到明月歌剧社如此“唱靡靡之音,长此下去,人们会成为亡国奴”。他们议定,要创作一首歌,来战胜“桃花江是美人窝”。

1935年2月的一天,聂耳找到夏衍,拿到了《风云儿女》的剧本。此时,田汉已经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为了保留自己的成果,田汉将自己为该剧已写好的歌词抄在了一张香烟的衬纸上,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好友的被捕,国家的苦难促使悲愤的聂耳主动请缨,要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

云南省博物馆馆藏的《风云儿女》剧本油印版最后一页上的歌词。(受访者供图)

田汉原本想将主题歌歌词写得长一些,但由于时间仓促还没能写完,歌词写道: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来筑我们新的长城!

中国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了最后的吼声!

起来我们,万众一心,

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为了使歌曲更加具有战斗号角的特征,激励中华儿女奋勇抗日、不怕牺牲,聂耳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修改成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聂耳足足为谱曲构思了两个月。将成之际,为了让他避开敌人的迫害,党组织安排他借道日本赴欧洲和苏联学习考察。聂耳随身带走了自己心爱的小提琴以及一把吉他、一支笛子。

1935年5月,聂耳在东京修改完成《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并将它寄回上海。随后,电影《风云儿女》上映,《义勇军进行曲》唱响大江南北。

《义勇军进行曲》。

然而不幸的是,同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溺水身亡。一位年轻的天才如流星般闪现,生命戛然而止。一直陪伴在聂耳身侧的小提琴也从此失去了主人。

时序变迁,岁月流逝。随聂耳漂洋过海的小提琴重新回到了祖国。1954年,聂耳的哥哥聂子明先生将这把小提琴捐赠给了云南省博物馆收藏。

1934年夏,聂耳(后排左)和他的入党介绍人田汉及友人王素姐妹合影。

细看这把小提琴,它的做工并不精美、用料也不考究,甚至小提琴上的一些油漆已经剥落,边缘也有磨损的痕迹。但在云南省博物馆,这把陪伴聂耳音乐创作生涯,见证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英勇斗争精神的小提琴,始终都是镇馆之宝。(本文图片除署名图片外,均为玉溪日报社资料图。)



编辑:王雪峰   审核:

关闭
专题公用底部
  • 玉溪网版权所有
  • 滇ICP备08100907号-1
  • 云新网前审字2013-06号
  •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

  • 中共玉溪市委
  • 玉溪市人民政府
  • 主办
  • 玉溪日报社
  • 承办